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继红 1 ; 刘纪化 2 ; 张永雨 3 ; 李刚 4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海水养殖;海洋负排放;大型藻类;滤食性贝类;微型生物碳泵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院院刊

ISSN: 1000-3045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252-258

摘要: 减排增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途径。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渔业生物的碳汇功能也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以非投饵型的贝藻养殖为主,养殖种类丰富、营养层次多样、养殖技术成熟,"海洋负排放"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贝藻类养殖的负排放过程复杂,其负排放的科学原理、过程机制、计量方法及增汇途径等科技问题正在被逐步认知和解决。文章阐释了渔业碳汇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可能影响,提出了拓展养殖空间和提高养殖单产、基于养殖容量管理制度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蓝碳牧业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增汇工程等践行"海洋负排放"的技术途径和对策建议。

  • 相关文献

[1]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2]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焦念志,刘纪化,石拓,张传伦,张永雨,郑强,陈泉睿,汤凯,王誉泽,董海良,唐剑武,叶思源,董双林,高坤山,张继红,薛强,李琦,贺志理,屠奇超,王法明,黄小平,白雁,潘德炉. 2021

[3]海水对虾养殖塘排放废水生态处理设计. 程果锋,刘晃,吴凡. 2010

[4]基于大型藻类的网箱养殖生物修复技术. 毛玉泽,蒋增杰,方建光. 2012

[5]有益菌与大型藻类净化集约化养殖废水的展望. 罗勇胜,张道波,李卓佳. 2006

[6]除草剂扑草净和阿特拉津对海草与大型藻类的毒性比较. 高亚平,蒋增杰,杜美荣,房景辉,姜娓娓,方建光. 2017

[7]大型藻类规模化养殖水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估算. 蒋增杰,方建光,韩婷婷,李加琦,毛玉泽,王巍. 2013

[8]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侯兴,高亚平,杜美荣,姜娓娓,李凤雪,董世鹏,李文豪,孟珊,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21

[9]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10]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苗,周凯,么宗利,来琦芳,高鹏程,隋延鸣. 2017

[11]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张继红,吴桃,高亚平,唐望. 2013

[12]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宋强,方建光,刘慧,张继红,王玲玲,王巍. 2006

[13]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占会,史荣君,于宗赫,徐淑敏,韩婷婷,徐姗楠,黄洪辉. 2021

[14]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何苗,来琦芳,么宗利,隋延鸣,陆建学,高鹏程,周凯. 2017

[15]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赵俊梅,方建光,包振民,张继红,王巍,蒋增杰. 2004

[16]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国外经验与启示. 方平. 2012

[17]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纯厚,王学锋,王晓伟,林琳. 2006

[18]关于我国海水养殖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司徒建通. 2001

[19]桑沟湾不同区域养殖栉孔扇贝的固碳速率.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任黎华. 2013

[20]桑沟湾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营养盐限制分析. 张继红,蒋增杰,王巍,邹建,薛素艳,方建光,连岩,张新军,刘新杰,周颖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