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春强 1 ; 罗鹏 2 ; 曹燕燕 1 ; 葛昌斌 1 ; 黄杰 1 ; 黄全民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播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86-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 相关文献

[1]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2]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攀,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李巍. 2018

[3]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攀,李巍,周正富. 2013

[4]播种量对郑稻19和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石守设,王付华,郭利伟,黄涛. 2021

[5]不同密度对郑黄糯2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9

[6]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程,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秦峰. 2016

[7]播期对豫南机插籼稻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孙建军,尹海庆,陈献功,王付华,王亚,王越涛,翟顺国,姜明波,王生轩. 2015

[8]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苗建利,卫双玲,孙春梅,张胜强. 2016

[9]播期播量对中药材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委,董薇,夏伟,梁慧珍,芦海灵,李春明. 2019

[10]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孙建军,郭玉玺,吕孟辉,蒋一萍,张体德,董洁,帖奇. 2019

[11]播期对玉米新品种郑单538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赵霞,丁勇,唐保军,赵发欣,杜东伟,李新泽,田慧鹏. 2013

[12]不同播期对紫云英“信紫1号”生长状况、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刘春增,吕玉虎,李本银,常单娜,潘兹亮,曹卫东. 2018

[13]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 刘文萍,卫双玲,申珂,任果香,文飞. 2011

[14]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孙建军,张洪程,王生轩,郭保卫,陈波,魏海燕,戴其根,许轲,尹海庆,霍中洋,陈献功,王付华,王亚,翟顺国,姜明波. 2015

[15]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孙建军,张洪程,尹海庆,陈波,郭保卫,魏海燕,戴其根,王生轩,陈献功,姜元华,姜明波,杜元中,夏彦. 2015

[16]播期对不同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李君霞,樊永强,代书桃,朱灿灿,韩燕丽,秦娜,王彦辉,宋迎辉. 2021

[17]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齐红志,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 2022

[18]不同播期、密度对豫花14号产量的影响. 殷冬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李锦辉,赵冬梅. 2002

[19]不同播期和施氮量对玉米品种俊达001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经纬,王伟莉,丁勇,秦贵周,刘静. 2016

[20]短季棉豫早73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马宗斌,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