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作志 1 ; 邱永松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二长棘鲷;分布;洄游;北部湾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05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16-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 相关文献

[1]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法估算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参数.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孙典荣,王跃中. 2020

[2]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杨德国,危起伟,王凯,陈细华,朱永久. 2005

[3]基于EPR模型的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研究. 王学锋,冯波,侯刚,代春桃. 2011

[4]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二长棘鲷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 杨兵,林琳,李纯厚,徐姗楠,刘永,肖雅元,陈作志. 2015

[5]用RAPD技术探讨5种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 杨慧荣,江世贵. 2006

[6]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死亡和最佳开捕规格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7]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陈锦辉,庄平,吴建辉,黄硕琳,刘健,杨吉平,徐嘉楠,郑跃平,赵峰,张涛. 2011

[8]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主要洄游性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王美垚,冯群. 2020

[9]东、黄渤海带鱼的洄游路线. 徐兆礼,陈佳杰. 2015

[10]湘江汨罗江段鱼类资源季节变化及洄游特征研究. 刘艳佳,高雷,郑永华,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刘寒文. 2019

[11]长江刀鲚体内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比较分析. 聂志娟,徐钢春,杜富宽,沈芬华,黄敏康,顾若波. 2015

[12]长江安庆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及洄游生态学意义. 李孟孟,姜涛,陈婷婷,刘洪波,杨健. 2017

[13]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研究进展. 李宇,陈建华,冯广朋,庄平,王海华,宋超. 2022

[14]从连续到偶发:中华鲟在葛洲坝下发生小规模自然繁殖. 吴金明,王成友,张书环,张辉,杜浩,刘志刚,危起伟. 2017

[15]海洋动物档案式标志及其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张天风,樊伟,戴阳. 2015

[16]鱼类嗅觉印记研究进展. 杜浩,雷琪. 2022

[17]长江南京江段长颌鲚生境履历的反演. 陈婷婷,姜涛,李孟孟,刘洪波,杨健. 2016

[18]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亲体资源动态研究. 施炜纲,周昕,杜晓燕. 2002

[19]鳕科鱼类行为研究进展. 李灵智,李寅凡,黄洪亮,王磊,陈帅. 2010

[20]洞庭湖通江水道鱼类资源周年动态及其洄游特征研究. 刘艳佳,高雷,郑永华,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