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氮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世友 1 ; 刘孟朝 1 ; 张国印 1 ; 茹淑华 1 ; 韩宝文 1 ; 王凌 1 ; 贾良良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施氮措施;冬小麦;夏玉米;无机氮;硝态氮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1 年 26 卷 S2 期

页码: 97-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无机氮的分布和累积以均以硝态氮为主,从硝态氮分布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收获期40 cm以下土层中习惯施肥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和对照处理;从小麦和玉米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来看,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比习惯施肥减少43.55%,26.53%,40.82%和42.89%,28.96%,38.28%,32.52%。且冬小麦、夏玉米产量还略有增加。优化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其中小麦季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94%~51.20%;玉米季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3.77%~43.68%。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措施的综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氮肥措施。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措施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孙世友,刘孟朝,王凌,韩宝文,茹淑华,贾良良. 2010

[2]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茹淑华,耿暖,张国印,王凌,孙世友. 2015

[3]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耿暖,王凌,陈贵今. 2011

[4]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5]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氮平衡的影响. 孙彦铭,贾良良,韩宝文,曹彩云,张国印,李科江,刘孟朝. 2008

[6]白洋淀沿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土壤及土壤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赵姗姗,赵全力,贾良良,刘文菊. 2012

[7]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赵士诚,裴雪霞,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 2010

[8]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9]不同水分、施氮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 刘微,赵同科,王丽英. 2006

[10]脲甲醛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黄少辉,杨军芳,贾良良,杨云马,杨文方,孙彦铭. 2017

[11]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2]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吕丽华,董志强,王学清,刘茜,张丽华,贾秀领. 2019

[13]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杨利华,马瑞崑,张丽华,姚艳荣,张全国,贾秀领. 2006

[14]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15]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吕丽华,董志强,张经廷,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16]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农田养分管理技术在小麦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效果. 孙彦铭,赵姗姗,韩宝文,李春杰,刘孟朝,贾良良. 2015

[17]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析. 孙彦铭,黄少辉,杨振立,刘克桐,杨云马,杨军芳,贾良良. 2018

[18]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邢素丽,杜金钟,刘孟朝,贾良良,刘学彤,赵士诚. 2019

[19]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产量 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20]小麦提前造墒灌水对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杜雄,马俊永,李科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