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彭秋 1 ; 雷文权 2 ; 何庆才 2 ; 任洪 2 ; 徐燕 2 ; 聂莉 2 ; 范光先 2 ; 龙育堂 2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2.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省仁怀市农业局农推站;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清镇市农业局植保站
关键词: 高粱;大豆;间作;螟虫
期刊名称: 农技服务
ISSN: 1004-8421
年卷期: 2008 年 25 卷 09 期
页码: 73
摘要: 通过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探索螟虫的自然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高粱—大豆间作模式与高粱单作模式比较,蜡熟期螟虫的自然幼虫虫口百分率间作模式明显低于单作模式,说明高粱与大豆间作有抑制螟虫的效果,且间作模式的生产效益比单作模式高。
- 相关文献
[1]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2]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3]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4]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 谭春燕,杨文钰,陈佳琴,杨春杰,朱星陶,王凯. 2021
[5]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不同带宽配置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思宇,汪灿,彭方丽,周棱波,张国兵,高杰,赵强,邵明波. 2023
[6]甘蔗螟虫的形态特征、习性及防治技术. 张亦诚,易代勇,雷朝云,谢惠珏,李向勇. 2008
[7]皇草与几种优良牧草的间作及轮作比较. 赵明坤,左相兵,马宁. 2008
[8]行间种草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初探. 蒙正兵,刘华荣,龙忠富,张瑜. 2016
[9]贵州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技术规程. 张小琴,陈娟,林茂,梁远发,李正强. 2014
[10]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影响. 马天进,李正强,吕建伟,胡腾文. 2015
[11]大棚草莓——葡萄间作促成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杨仕品,钟霈霖,乔荣. 2011
[12]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效应. 易代勇,周琦,周正邦,刘凡值,李向勇,王代谷. 2009
[13]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2016
[14]间作对幼龄茶园生态与茶树生育及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小琴,陈娟,梁远发. 2014
[15]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 郭贵敏,李正强,杨顺国. 2006
[16]黔育1号菊苣与紫花苜蓿、鸭茅间作栽培效果研究. 覃涛英,付薇,苏生,陈伟,韩永芬,李德芳,马宁,马培杰. 2019
[17]不同行比间作向日葵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 袁婷婷,杨航,于二汝,李慧琳,奉斌,向依. 2022
[18]芜菁甘蓝与不同豆科作物间套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牟琼,罗维,吴佳海,李娟,韩永芬,冉伟男,杨义成. 2020
[19]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及效益. 杨顺国,杨天海,陈刚. 2012
[20]间作富集植物对辣椒Cd吸收累积的影响. 王丽,邵代兴,柴冠群,刘桂华,罗沐欣键,范成五.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种质抗条锈病鉴定与分析
作者:罗永露;陈天青;隋建枢;程斌;吴文强;王伟;何庆才;张立异
关键词:条锈病抗性基因;小麦成株期抗性;分子检测
-
贵州籽粒苋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李青风;高杰;彭秋;汪家远;张跃;罗奎
关键词:籽粒苋;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贵州
-
玉米高赖氨酸和糯性基因聚合材料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袁艳丽;周雪琴;王伟;任洪;邓磊;柏光晓
关键词:玉米;品质分析;赖氨酸;糥性基因
-
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春兰;汪灿;徐燕;邵明波;张立异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糯高粱;产量;品质;配施
-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作者:吴文强;代越琪;陈天青;隋建枢;罗永露;王伟;何庆才
关键词:藜麦;单株粒重;GBS;QTL
-
不同类型肥料对糯高粱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张春兰;汪灿;高杰;徐建霞;徐燕
关键词:肥料;糯高粱;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
-
7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抗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作者: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程斌;王伟;何庆才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KASP;标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