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尹爱经 1 ; 薛利红 2 ; 杨林章 2 ; 段婧婧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生活污水;水稻;磷形态;Hedley;磷吸附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434-14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氮、磷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的盆栽实验,采用改进的Hedley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后土壤磷形态和吸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施用化肥,生活污水灌溉下养分分散进入稻田,而且氮、磷投入量偏低。这导致了种植水稻后土壤总磷(TP)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有显著的降低。施化肥促进了土壤易利用态磷的增加,主要是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的增加。水稻种植条件下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利用态磷,增加了土壤中等活性磷,主要特征是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减少,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增加。生活污水灌溉能增加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增强了土壤对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生活污水中不同氮、磷浓度对土壤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磷污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含量,而高氮污水灌溉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土壤溶液磷的平衡浓度,从而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并影响土壤的磷形态。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磷矿化过程影响显著,但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献
[1]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形态及吸附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王秋君,徐丽萍,郭德杰,王光飞,梁永红,马艳. 2021
[2]凤眼莲深度净化污水厂尾水生态工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邱园园,张志勇,张晋华,张迎颖,闻学政,宋伟,王岩,刘海琴. 2017
[3]碳氮比对水芹浮床系统去除低污染水氮磷效果的影响. 段婧婧,薛利红,冯彦房,俞映倞,何世颖,杨林章. 2016
[4]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磷素在剖面的分布与移动. 单艳红,杨林章,沈明星,王建国,陆长婴,吴彤东. 2005
[5]规模猪场沼液沉淀池底泥中磷形态变化特征. 刘威,石金霞,管益东,付强,朱燕云,靳红梅. 2020
[6]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中固相磷形态变化分析. 付广青,靳红梅,叶小梅,陈广银,杜静,常志州. 2014
[7]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2024
[8]“多用途”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徐家安,王健康,王友霜,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胡婷婷,赵轶朋. 2014
[9]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GU Junrong,顾俊荣,JI Hongjuan,季红娟,HAN Liyu. 2015
[10]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LI gui,李贵,ZHU zhan-fei,朱展飞,WANG xiao-yun. 2011
[11]水稻叶片光氧化基因LP01(t)的定位. 吕川根,夏士健,张启军. 2013
[1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LIU Hong-jiang,刘红江,CHEN Liu-gen. 2011
[13]水稻57H谷蛋白突变体Glup-t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陈涛,张亚东,朱镇. 2010
[14]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开发水稻暗胚乳基因Wx-mq的功能标记. 杨杰,王军,范方军,陈涛,曹卿,王才林,仲维功. 2010
[15]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抛植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ZHAO Bu-hong,赵步洪,DAI Zheng-yuan,戴正元,TAN Chang-le. 2011
[16]稻麦轮作系统前茬冬小麦耕作方式对稻季甲烷排放的影响. ZHANG Yue-fang,张岳芳,CHEN Liu-gen. 2011
[17]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DONG Ming-Hui,董明辉,CHEN Pei-Feng,陈培峰. 2012
[18]UPOV联盟派生品种对我国水稻新品种推广影响分析. Tang Li,唐力,Li Yin-qiu,李寅秋. 2013
[19]一个水稻叶片白化转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郭士伟,王永飞,马三梅. 2010
[20]中国不同植稻方式形成和优劣分析以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ZHENG Kewu,郑克武.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一种兼顾吸附性和回收性的纤维状除P吸附剂
作者:刘睿谦;赵英杰;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纤维状吸附剂;快速吸附;分离性能;除P;镁改性
-
陆生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以及水体、根系细菌群落分析
作者:周佳林;段婧婧;王宁;李明;陈小锋;薛利红
关键词:陆生蔬菜浮床;16S rDNA;功能基因;反硝化作用
-
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作者: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关键词:氮流失;水稻;秸秆;肥料;径流;下渗;侧渗
-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镧改性秸秆;磷形态;面源污染;小麦
-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建光;于孟康;王宁;郭智;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稻田;秸秆;减施氮肥;田面水;有机碳;氮磷
-
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3O4/La(OH)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作者:张一凡;徐行行;成家辉;宋小宝;杨梖;薛利红;何世颖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磷酸盐;氢氧化镧;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吸附机制
-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孟康;马玉珠;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耕作条件;有机肥;浅水灌溉;翻耕;田面水;有机碳;氮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