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司纪升 1 ; 孟钰 1 ; 张亚如 1 ; 王旭清 1 ; 李升东 1 ; 孟维伟 1 ; 王娜 1 ; 王洪滨 2 ; 刘开昌 1 ;

作者机构: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2.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济南分校

关键词: 行距配置;夏玉米;群体结构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20 年 52 卷 010 期

页码: 67-70

摘要: 为探索不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两个行距配置(R1:60 cm+60 cm;R2:70 cm+50 cm),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不同层次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2模式提高了冠层透光率,显著增加了中层的光能截获率,比R1模式高出35.56%;R1、R2的叶面积指数无明显变化,但R2模式显著促进了穗部干物质积累;R2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R 1模式,千粒重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 相关文献

[1]父母本不同行距配置对昆虫授粉效率的影响. 张伟龙,张伟,徐长洪,王鹏年,赵丽梅,吴兴宏,丁孝羊. 2017

[2]行距配置对春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罗洋,郑洪兵,李瑞平,王浩,郑金玉,刘武仁. 2017

[3]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2006

[4]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2006

[5]吉林省养羊发展战略探讨. 张明新,马惠海,王春昕. 2008

[6]密植条件下高产花生品种的群体结构及生长特性比较. 蒋春姬,梁烜赫,曹铁华,于海秋. 2010

[7]株行距配置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8]玉米新品种吉单50产量构成指标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臧薪宇,任禾,李强,高红军,彭畅,朱平. 2012

[9]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10]大垄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陈小姝,孙日丹,李美君,赵跃,吕永超,高华援,张志民,杨翔宇,李春雨,王丽. 2023

[11]寒地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的SSR标记分析. 刘畅,郭劲鹏,高源,胡颖慧,杨悦,宋宏伟,卜海东,于文全,王昆,顾广军. 2023

[12]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大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彭宝,赵丽梅,张伟,张春宝,张伟龙,张井勇,闫昊. 2015

[13]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王艳丽,刘凤珍,董岭超. 2007

[14]种植密度对水稻湿润覆膜栽培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孙日丹,孙海波,赵鑫,贾立辉,丁博,李善龙,李涛,曹铁华,郭盛楠,张磊,梁烜赫. 2024

[15]黄淮海区域30个夏玉米品种聚类分析及其氮素利用特性. 赵红香,王庆成,张慧,刘开昌,赵海军,薛艳芳,李宗新. 2015

[16]控释肥减氮施入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杜帅,高英波,张慧,薛艳芳,李宗新. 2017

[17]优化品种匹配和灌水量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李源方,李宗新,张慧,薛艳芳,钱欣,肖蓉,刘仲秋,高英波. 2020

[18]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高英波,张慧,王竹,薄丽秀,武智民,薛艳芳,钱欣,代红翠,韩小伟,李宗新. 2019

[19]鲁中地区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春晓,吕建华,王昊,丁继民,高英波,张慧,汪黎明,方志军,董瑞,刘铁山. 2020

[20]夏玉米早播方法及早播增产的原因. 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赵万庆,周旭东,石贵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