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秀云 1 ; 于明彦 1 ; 许明学 1 ; 柳迎春 1 ; 夏远峰 1 ; 刘爱华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种质;种质改良;玉米;利用;遗传基础

期刊名称: 农业与技术

ISSN: 1671-962X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4 期

页码: 52-53

摘要: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发展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玉米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多样性中心系统地引进优良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

  • 相关文献

[1]玉米种质改良问题探讨. 代秀云,于明彦,许明学,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2008

[2]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 赵树仁,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张志军. 2008

[3]细胞工程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李淑华. 2009

[4]玉米自交系C8605-2在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于晓东,徐明慧,焦仁海. 2007

[5]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李淑华. 2009

[6]转基因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荆绍凌,孙志超,李淑华. 2009

[7]玉米自交系吉853的应用和改良. 刘兴贰,孙发明,焦仁海,徐艳荣,曹宏丽. 2005

[8]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与利用. 荆绍凌,陈达,孙志超,李淑华,周小辉. 2007

[9]玉米黄改系材料遗传基础研究. 王阳,高士杰. 2013

[10]基于SNP标记分析玉米品种吉单50的遗传基础. 路明,张志军,郑淑波,岳尧海,刘宏伟. 2016

[11]热带、亚热带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代秀云,杨春梅,董亚琳. 2011

[12]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李凤华,任军,周旭东,冯芬芬,田讯. 2001

[13]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及其利用. 董亚琳,才卓,徐国良,刘向辉,代玉仙. 2006

[14]国外玉米种质在东北地区的利用与改良. 孙发明,徐艳荣,候宗运,焦仁海,刘兴二. 2009

[15]玉米自交系四-495的选育与利用. 于明彦,代秀云,孙发明,文贞顺. 2007

[16]塘四平头种质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李春辉,才卓,李凤任,卢亚文,柳迎春. 2008

[17]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 柳迎春,代秀云,李耀光,于明彦. 2005

[18]2种营养水平下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对日粮养分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武斌,张国梁,李旭,吴健,胡成华,赵玉民. 2014

[19]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增重效果和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 武斌,胡成华,张国梁,赵玉民. 2011

[20]沙门氏菌对不同遗传基础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姜海龙,张树敏,刘凤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