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害性及评估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想顺 1 ; 李广阔 2 ; 张战凤 1 ; 赵惠燕 1 ; 刘同先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麦长管蚜;抗性表型;耐害(蚜)性;评估方法;耐蚜值;耐蚜指数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4 期

页码: 983-9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更有效地将耐害性用于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该文就小麦对麦长管蚜的耐蚜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具有耐蚜性的小麦受到一定数量蚜虫为害时,田间产量损失不明显,或能够通过生理生态途径补偿产量损失.耐蚜性不影响蚜虫的取食及生物学参数,对蚜虫进化压力小,因此田间表现更稳定.耐蚜小麦可以允许田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蚜虫,这不仅可以减轻防治压力,还可以为天敌提供食物,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更符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理念的核心.然而,目前抗麦长管蚜的小麦抗源鉴选主要是以蚜量为基础的抗生性和不选择性,耐害性被忽视.鉴于麦长管蚜田间蚜量与小麦产量(千粒重)损失率正相关,且峰值蚜量和小麦千粒重受损敏感期在小麦灌浆期重合,因此提出了以耐蚜值(千粒重损失率和灌浆期蚜情指标的比值)为依据计算耐蚜指数来评估小麦耐害性的方法,该方法可弥补抗源鉴选中忽视耐害性的不足,也能克服以田间千粒重损失率为依据评估耐害性时很难实现蚜量统一的不足,同时消除抗生性和不选择性带来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小麦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沈煜洋,赖宁,范贵强,崔燕华,杨红,来汉林,林敏,雷钧杰,李广阔,高海峰. 2023

[2]4种杀虫剂对小麦长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王锁牢,李广阔,刘建,乔旭. 2011

[3]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克隆及吡虫啉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 白微微,高海峰,张航,杨安沛,李广阔. 2018

[4]普通草蛉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白微微,高海峰,张航,杨安沛,阿克旦·吾外士,丁瑞丰,李广阔. 2021

[5]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石海春,冀钦陇,马建雄,梁玉婷,李广阔,张海英,刘永刚. 2023

[6]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 王锁牢,李广阔,高海峰,高永红,张宏芝. 2014

[7]拔节期遮阴对小麦光合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乔旭,张宏芝,雷钧杰,王美,赵奇,陈兴武. 2012

[8]小麦抗旱性、水敏感性和水分高效利用特性的研究. 吴振录,卢运海,范玲,蔡晓莉,李剑峰,樊哲儒,张跃强. 2006

[9]新疆滴灌小麦的生产应用与研究进展. 薛丽华. 2012

[10]CX—1联合固氮菌株在小麦上应用试验. 朱树秀,魏玉波,程远. 1993

[11]气候变化与和田附近地区粮食生产的研究. 李丽,叶凯,马雪芹. 2000

[12]新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主效亚基分析. 张钰,杨坤,曾卫军,范玲,祝长青. 2015

[13]小麦茉莉酸诱导蛋白基因TaJIP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王飞,田雪军,赵月,臧新山,耿晓丽,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辛明明. 2015

[14]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旗叶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张弦,苏豫梅,高文伟,雷钧杰. 2014

[15]红枣与小麦和甘薯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金平,刘恩良. 2019

[16]基因枪法获得无选择标记的1Dx5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 王勇,覃建兵,范玲,祝长青. 2013

[17]新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及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曹俊梅,张新忠,范贵强,芦静,吴新元,周安定,刘联正,聂石辉. 2020

[18]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体结构、光环境和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 张雯,刘翠荣,周玉梅,周皓,谢辉. 2019

[19]不同小麦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及其田间发生动态分析. 高海峰,杨雪,陈利,白微微,沈煜洋,黄天荣,王剑,范贵强,方辉. 2020

[20]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薛丽华,王铜,李磊,周芳芝,王欢,苏文平,章建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