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三疣梭子蟹家系自交与杂交对繁殖和子代早期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好锋 1 ; 高保全 1 ; 段亚飞 1 ; 韩晓琳 1 ; 刘萍 1 ; 李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杂交;自交;繁殖;生长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114-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培育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新品系,选择差异较大的两代自交家系进行家系内自繁和家系间杂交的试验,建立了三疣梭子蟹近交系和杂交系,并比较了其繁殖性能和子一代早期生长与存活的情况。三疣梭子蟹A家系为自交F6,B家系为自交F3,均为基因纯化程度不同的两个家系,试验设计自交组F66(A♀×A♂)、F33(B♀×B♂)和杂交组F63(A♀×B♂)、F36(B♀×A♂)4个试验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组亲蟹的抱卵量、排幼量和单位体质量抱卵量均比两个杂交组大,且均显著高于F63组(P<0.05),而自交组的单位体质量排幼量和孵化率也均比杂交组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繁殖性能上,杂交组并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幼蟹的早期生长和存活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使Ⅱ期幼蟹至Ⅴ期幼蟹的生长和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杂交组(F63和F36)在早期生长阶段相对于自交组(F66和F33),体质量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14.38%~25.05%,全甲宽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5.57%~10.27%,体质量和全甲宽的增长速度各组均为F63>F66>F36>F33,其中F36组相对于F33组各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大于F63组相对于F66组的杂种优势;杂交组存活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22.49%~36.67%,其中F63组相对于F66组存活的杂种优势明显大于F36相对于F33组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杂交组在繁殖性能方面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在早期生长和存活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杂种优势,这可为进一步开展三疣梭子蟹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三疣梭子蟹自交与杂交家系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王好锋,韩晓琳,段亚飞,高保全,刘萍,李健. 2014

[2]连续九代家系内自交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变态和形态性状的影响. 刘贤曦,任宪云,高保全,刘萍,李健. 2016

[3]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非洲品系自交、杂交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蔡云川,江世贵,孙苗苗,黄建华,杨其彬,姜松,杨丽诗,邱丽华,周发林. 2016

[4]不同近交程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繁殖性能的影响. 王好锋,高保全,刘萍,李健,潘鲁青. 2016

[5]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高保全,刘萍,李健,戴芳钰,罗云,戴艳菊. 2008

[6]三疣梭子蟹3个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率的比较. 高保全,刘萍,李健. 2008

[7]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和育种性能分析. 高保全,刘萍,李健. 2015

[8]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新品种培育. 李健,刘萍,王清印,何玉英,高保全,李吉涛. 2015

[9]不同密度三疣梭子蟹混养中国明对虾、青蛤对生长、经济效益及水质的影响. 葛红星,郭洛宇,申欣,李健,董志国. 2023

[10]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存、生长、繁殖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柳飞,李健,李吉涛,葛倩倩,葛红星,沈明明. 2016

[11]黑龙江拟赤梢鱼资源调查和生物学测定. 徐伟,耿龙武,金洪宇,李雷,尚信池,马波,张颖. 2021

[12]兴凯湖翘嘴鲴种群结构的变化. 尹家胜,夏重志,徐伟,匡友谊,曹顶臣. 2004

[13]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 于天基,李健,李吉涛,任海,梁忠秀,葛红星. 2014

[14]哲罗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徐伟,尹家胜,匡友谊,姜作发. 2008

[15]淡水鲳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研究. 张中英,黄忠志,廖朝兴,周瑞琼,刘绍平,张邦杰,吴达辉,游文章. 1991

[16]珠江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最大持续渔获量的初步研究. 黄毅文,张永健. 1990

[17]细鳞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牟振波,李永发,徐革锋,张玉勇,刘洋. 2013

[18]丝状真菌G蛋白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李利,陈莎,毛涛,陈福生. 2013

[19]哲罗鱼全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徐伟,孙慧武,关海红,匡友谊,陆九韶,尹家胜. 2007

[20]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的种群参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