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大麻哈鱼胚胎耳石的茜素红标记及其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臣 1 ; 刘伟 1 ; 王继隆 1 ; 战培荣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大麻哈鱼;胚胎期;耳石;茜素红标记;日轮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4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1268-1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人工繁育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发眼后胚胎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茜素红染料质量浓度梯度(10 mg/L,20mg/L,40 mg/L,80 mg/L)和4个浸染时间梯度(8 h,16 h,24 h,32 h),分析茜素红染料在耳石上的沉积情况,以及不同暂养天数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大麻哈鱼标志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参考。结果表明,茜素红在矢耳石和微耳石上都能形成良好标记,在可见光和黄绿激光下均检测到标记带。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光下标记逐渐减弱,至80 d基本消失,而在黄绿激光下标记区能长久保持,荧光强度无减弱迹象。对不同时间点的标记级数随浓度变化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结合安全评估,得出适宜胚胎期大麻哈鱼耳石群体标记的条件为:浸染质量浓度(w/v)为25.9~40 mg/L,浸染时间为15.6~24 h,并且在二次函数y=0.055x2–3.861x+86.9(x表示时间值,y表示浓度值)之下的曲边三角形区域选择浓度和时间点。标记后不同采样时间点的新生轮纹数与暂养天数线性相关性显著,矢耳石和微耳石相关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965和0.924,表明大麻哈鱼胚胎-仔稚鱼后期矢耳石与微耳石上的沉积轮为日轮。

  • 相关文献

[1]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 刘伟,战培荣,王继隆,唐富江. 2013

[2]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3]草鱼仔鱼三类耳石锶标记特征及日轮形成时间验证. 朱亚华,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24

[4]头足类耳石信息分析的研究进展. 杨林林,程家骅. 2009

[5]东海条石鲷仔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关系. 王菲,程家骅,罗海忠. 2010

[6]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 廖锐,区又君. 2008

[7]三门湾和吕四近岸小黄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比较. 黎雨轩,汤建华,徐献明,许津,刘志远,徐浩,程家骅. 2013

[8]渤海当年生小黄鱼矢耳石微结构特征. 张廷廷,王玉堃,袁威,金显仕,陈超,孙耀. 2020

[9]大黄鱼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形态发育和微结构特征. 刘志远,李圣法,徐献明,张翼,黎雨轩. 2012

[10]南海北部陆架水域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的年龄与生长. 江艳娥,许友伟,范江涛,孙铭帅,杨玉滔,张魁,张俊,黄梓荣,林昭进,陈作志. 2019

[11]三峡水库太湖新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杨青瑞,刘建虎,吴强,王珂,朱邦科. 2007

[12]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4

[13]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尹洪滨,孙中武,潘伟志,于波. 2005

[14]大麻哈鱼繁殖特征及呼玛河原始产卵场生境功能验证.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崔康成,高文燕. 2019

[15]大麻哈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李培伦,刘伟,姜黎明,王继隆,唐富江,崔康成,高文燕. 2019

[16]绥芬河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王继隆,刘伟,杨文波,李培伦,王维坤. 2019

[17]绥芬河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研究. 王继隆,刘伟,王维坤,李培伦,杨文波. 2020

[18]大麻哈鱼生长前期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性腺组织学观察. 李培伦,王继隆,鲁万桥,唐富江,刘伟. 2020

[19]人工环境饲养大麻哈鱼初步试验研究. 战培荣,刘伟. 2011

[20]大麻哈鱼SRAP反应体系正交设计及优化. 张慧,孙中武,刘伟,尹洪滨.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