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大斑病广谱抗性外引自交系的发掘与抗病基因初步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明纲 1 ; 宋凤景 2 ; 孙兵 2 ; 左辛 2 ; 赵广山 2 ; 辛爱华 2 ; 李柱刚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大斑病;抗性评价;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614-6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了抗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大斑病材料7份,抗病材料1份,中抗材料6份,抗性材料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_2群体,对7份高抗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A04、F02、F05和R01对大斑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谱分析表明,自交系A04、F02、F05和R01携带的抗大斑病基因不同于Ht1、Ht2、Ht3和Ht N,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 相关文献

[1]外引玉米自交系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初步分析. 肖明纲,张擘,赵北平,郑福余,王玉杰. 2020

[2]34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抗瘤黑粉病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 肖明纲. 2023

[3]36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抗瘤黑粉病鉴定及抗性遗传初步分析. 肖明纲. 2023

[4]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肖明纲. 2023

[5]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 吴丽丽. 2010

[6]35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害抗性的精准鉴定与评价. 肖明纲. 2022

[7]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8]玉米大斑病防控技术研究. 张崎峰,王晓鸣,蔡鑫鑫,张伟巍,陈海军,李金良. 2015

[9]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3

[10]黑龙江省北部七县市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定. 杨耿斌,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2016

[11]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王晓鸣,巩双印,柳家友,张崎峰,袁刘正,谢耀丽,李万祥,段灿星,李金良. 2015

[12]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李春霞,苏俊. 2001

[13]玉米自交系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鉴定. 赵宝荣. 2000

[14]早熟优良玉米自交系KL4及其衍生系利用. 杨耿斌,王辉,何长安,纪春学,张恒,刘兴焱,王磊,陈晶珉,姚依彤. 2018

[15]辐射诱变培育玉米自交系辐3018及其应用. 王巍,王振华,李春秋,祁永红,赵韦. 2014

[16]~(60)Co-γ射线辐照技术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及评价. 林红. 2011

[17]利用数量性状多元遗传选育玉米自交系. 白艳凤. 2002

[18]十份玉米自交系应用分析. 白艳凤. 2004

[19]优良玉米自交系合344的选育和利用. 蒋佰福. 2005

[20]对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探讨. 张君,房德辉,张明生,于海清,于海元,唐贵.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