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运强 1 ; 孙艳杰 1 ; 邵勇 1 ; 魏国才 1 ; 南元涛 1 ; 金振国 1 ; 高利 1 ; 冯鑫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关键词: 早熟;春玉米;自交系绥系708;创新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243-244
摘要: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利用玉米自交系绥系601与外引国内骨干系铁7922杂交选系后回交两次,以此为原始材料自交;对适应区的主要病害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抗病株系;在早代进行密植鉴定,筛选抗倒、耐密植株;S4世代进行配合力跟踪测定,确保不丢失高配合力株系;在最后决选时辅以较早成熟期(110~120 d)、适中株高与穗位高的选育标准,最终育成高配合力、较早熟期、抗逆性强等多优性状集成的玉米自交系绥系708.利用其选育的玉米品种普遍具有熟期早、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早熟春玉米种质资源之一.绥系708的成功育成也为利用外引优良种质改良与提升本土种质利用潜力,提供了育种实践与参考.
- 相关文献
[1]龙甜雪冠甜瓜品种的选育. 王喜庆,倪淑君,温玲. 2002
[2]不同密度稗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WANG Yu,王宇,HUANG Chun-yan,黄春艳. 2014
[3]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春玉米光合特征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分析. 张宇,陈喜昌,李波,张立国. 2019
[4]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i Jinghong,姬景红,Li Yuying,李玉影,Liu Shuangquan,刘双全,Tong Yuxin. 2016
[5]黑龙江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建设. 丁宁,李琳. 2016
[6]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及创新. 丁宁. 2016
[7]美国大豆资源利用与高油大豆合丰57的创新. 吴秀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刘忠堂. 2010
[8]国外大豆资源利用与小粒大豆品种创新. 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付建江,刘国民. 2009
[9]扁茎大豆材料的利用与新品种创新. 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陈德祥,刘忠堂. 2009
[10]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创新与实践分析. 郭胜伟. 2020
[11]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田志革,毕洪文,黄峰华,李晓晨,张海燕,李文枫. 2017
[12]试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 吴振明. 2019
[13]科技档案“院、所、室”三级管理新模式研究. 杜优颖. 2016
[14]高抗丝黑穗病优良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改良. 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曹鹏飞,张伟,唐建国,康力强. 2005
[15]寒地早熟理想株型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 刘传雪,潘国君,张献国. 2014
[16]浅谈黑龙江省地方农科所科研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鹿文成. 2008
[17]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扈光辉. 2004
[18]创新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机制途径. 崔怡娟. 2016
[19]亚麻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徐丽珍. 2006
[20]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路颖.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玉米PR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郝立冬;徐磊;闫治斌;李世风;石运强
关键词:玉米;PRX基因家族;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
-
ZmCYP90D1调控玉米叶片褶皱发育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诗晗;沈海军;高利;赵婉婷;武小霞
关键词:玉米叶片;基因定位;平铺细胞;油菜素内酯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吴雨恒;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张维耀
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SNP;聚类分析;遗传相似度;主成分分析
-
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吴雨恒;张维耀
关键词:玉米;绥玉5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百万亩种植占比及来源分析
作者:董晓慧;李贺;刘立超;魏中华;谢树鹏;孙中华;门龙楠;宗天鹏;高利;潘文静;王翠玲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品种变化;品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