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小莲 1 ; 杨林章 2 ; 何世颖 2 ; 冯彦房 2 ; 周玉玲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生物炭;纳米Fe3O4;Fe3O4/BC;PO43--P;去除效率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研究
ISSN: 1001-6929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143-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磁性吸附剂Fe_3O_4不稳定、易在水中团聚以及吸附效率较低的问题,以BC(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BC(生物炭负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PO_4~(3-)-P的吸附去除;探究了Fe_3O_4/BC对水中PO_4~(3-)-P的吸附-解析性能,考察了纳米Fe_3O_4负载比例、吸附体系p H和初始ρ(PO_4~(3-)-P)等因素对Fe_3O_4/BC吸附PO_4~(3-)-P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呈球形,均匀散布在生物炭表面;Fe_3O_4/BC复合材料能高效吸附水中的PO_4~(3-)-P,在p H=3、温度为25℃、ρ(PO_4~(3-)-P)为50 mg/L、Fe_3O_4/BC投加量为400 mg(二者质量比为1∶1),吸附3 h达到平衡后,Fe_3O_4/BC吸附PO_4~(3-)-P效率达到92.14%.Fe_3O_4/BC复合材料吸附PO_4~(3-)-P的机制包括配位体交换和静电吸引,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Fe_3O_4/BC具有良好的解析性能,用c(Na OH)为2.0 mol/L的溶液对吸附PO_4~(3-)-P饱和后的Fe_3O_4/BC进行解析,解析效率达到80%.研究显示,Fe_3O_4/BC重复利用性好,在第4次利用后还能保持75%以上的吸附效率.
- 相关文献
[1]不同构造生态沟渠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 陈桂发,付子轼,杨林章,王俊力. 2019
[2]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及其归趋的研究. ZHOU Xin-Wei,周新伟,沈明星,SHEN Ming-xing,JIN Mei-juan,金梅娟,WANG Hai-Hou,王海候,SHI Lin-Lin,施林林. 2016
[3]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施林林,金梅娟,沈明星,王海候,陆长婴,周新伟,陶玥玥,董林林,陆丽华. 2020
[4]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特性. 郑孟杰,李继洲,靳红梅,张松贺. 2017
[5]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6]复合调理剂对栽培基质性能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张振华. 2018
[7]生物炭缓解稻麦轮作区小麦渍害胁迫的作用. 刘杨,刘晓宇,石春林,宣守丽,孙彬. 2017
[8]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2019
[9]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渍害胁迫下稻麦轮作土壤的影响. 刘晓宇,刘杨,冯彦房,陈寅,石春林. 2021
[10]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形态及吸附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王秋君,徐丽萍,郭德杰,王光飞,梁永红,马艳. 2021
[11]不同秸秆材料与制备工艺下生物炭性质及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应. 占国艳,陈振宁,童非,沈华光,高岩,刘丽珠,张振华,卢信. 2021
[12]改性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艳,肖清波,奚永兰,高娣,王宇欣,杜静,叶小梅. 2020
[13]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14]Fe2O3/PC功能化复合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除磷机理. 曾凤美,孙丰文,孙恩惠,杜静,黄红英,曲萍,雍宬,徐跃定. 2021
[15]生物炭对菜地土壤氮平衡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俞映倞,薛利红,杨扬,汪吉东,段婧婧,何世颖,杨林章. 2015
[16]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17]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18]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小白菜品质的改善. 董成,冯发运,马丽雅,生弘杰,余向阳,陈静,葛静. 2024
[19]碳酸钙与生物炭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的影响. 俞映倞,杨林章,Alfred Oduor Odindo,薛利红,何世颖,段婧婧. 2017
[20]生物炭与纳米碳对模拟植被缓冲带截留氮、磷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胡雯娟,刘海琴,张晋华,张志勇.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热炭基纳米硒对猪粪中温和中高温产甲烷及砷去除的影响
作者:朱燕云;靳红梅;龙玉娇;朱宁;王欣;冯彦房;曹云;张晶
关键词:水热炭;纳米硒;厌氧消化;金属;去除率
-
一种兼顾吸附性和回收性的纤维状除P吸附剂
作者:刘睿谦;赵英杰;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纤维状吸附剂;快速吸附;分离性能;除P;镁改性
-
不同种类秸秆添加对稻田NH3挥发的影响机制
作者:马锦峰;赵梦颖;李雨欣;谢婉玉;纪洋;冯兆忠;冯彦房
关键词:稻田土壤NH3挥发;秸秆种类;秸秆用量;水稻产量;结构方程模型
-
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作者: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关键词:氮流失;水稻;秸秆;肥料;径流;下渗;侧渗
-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镧改性秸秆;磷形态;面源污染;小麦
-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建光;于孟康;王宁;郭智;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稻田;秸秆;减施氮肥;田面水;有机碳;氮磷
-
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3O4/La(OH)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作者:张一凡;徐行行;成家辉;宋小宝;杨梖;薛利红;何世颖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磷酸盐;氢氧化镧;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吸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