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RNA-Seq筛选高粱低氮胁迫相关候选基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瑞 1 ; 张福耀 1 ; 詹鹏杰 1 ; 楚建强 1 ; 晋敏姗 2 ; 赵威军 1 ; 程庆军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高粱;转录组测序;低氮胁迫;差异表达基因(DEGs)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03 期

页码: 669-6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高粱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选育和耐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探究提供参考.选取2个耐低氮型高粱(BSX44和B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粱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筛选可能参与低氮调控的基因,了解氮高效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可能的分子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和低氮胁迫下,BTx378和BSX44在苗期分别筛选出 937个和 787个差异表达基因,抽穗期分别筛选出 1305个和 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开花期分别筛选出 1402 个和 963 个差异表达基因.对 3 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发现在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 246、371 和 306 个基因在 2 个耐低氮高粱品种中共同差异表达,有 28 个基因在 2 个耐低氮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均差异表达,其中有 5 个基因上调表达,23 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表明耐低氮型高粱可能通过这些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

  • 相关文献

[1]低氮胁迫下高粱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马建华,孙毅,王玉国,段永红. 2017

[2]不同糜子品种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张美俊,乔治军,杨武德,冯美臣,肖璐洁,王冠,段云. 2014

[3]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张定一,张永清,杨武德,苗果园. 2006

[4]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研究獭兔毛色相关基因. 牛晓艳,任克良,曹亮,李燕平,郑建婷,冯国亮,黄淑芳. 2016

[5]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小种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吴书峰,王志,乔治军,张瑞军,张海平. 2016

[6]基于转录组测序枣胚发育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任海燕,李登科,王永康,赵爱玲,薛晓芳,李毅. 2021

[7]低温诱导下苹果花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罗慧珍,邓舒,张春芬,肖蓉,王卉,孟玉平,曹秋芬. 2016

[8]高粱种质资源不同贮藏年份的生活力及生理特性研究. 乔燕祥,周建萍,温琪汾,赵卫红. 2012

[9]晋杂18号高粱杂交制种技术. 杨伟,王呈祥,白志良,刘勇. 2005

[10]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1A的创制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 张福耀. 2004

[11]山西省酿造专用高粱品种的开发应用. 吕慧卿. 2004

[12]高粱杂交种晋杂18号的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杨伟. 2004

[13]国内外优异高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张桂香. 2004

[14]高粱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梁小红. 2004

[15]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 2004

[16]高粱雄性不育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赵威军. 2004

[17]体细胞克隆变异在高粱改良中的应用. 王良群. 2004

[18]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柳青山. 2004

[19]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程庆军. 2004

[20]优质饲料高粱的饲喂效果及市场潜力. 李团银.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