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瑞恒 1 ; 李素英 1 ; 吕芃 1 ; 刘国庆 1 ; 籍贵苏 1 ; 侯升林 1 ; 马雪 1 ; 王建平 1 ; 杨娜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关键词: 甜高粱;生物燃料;配套技术;种植区域;产业政策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2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70-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 相关文献

[1]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闫树成. 2008

[2]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贾树龙,任图生. 2003

[3]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周汉章,刘环,李吉朝,杨玉发,王其贵,任中秋,刘兴利,李慧玲. 2010

[4]河北夏谷丰产带建设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 韩爱民,相金英,王兴国,梁双波. 1998

[5]甜高粱的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邵丽玮,安永福,王晓芳,符乐,张秀平. 2016

[6]饲用矮秆褐脉甜高粱巨能粱王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海娜,周永萍,韩轩,李元迎,李万贵,李洁,段世贞,李俊兰. 2017

[7]饲草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与利用. 周汉章,刘环,贾海燕,袁淑红,南春梅,侯升林,魏志敏. 2017

[8]不同混合比例和青贮时间对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贮品质的影响. 包锦泽,孙志强,陆健,李源,刘贵波,玉柱. 2021

[9]基于甜高粱的铅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薛忠财,杜瑞恒,李十中. 2020

[10]甜高粱特性及河北省研究利用现状. 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生林,李顺国,王新玉. 2007

[11]Cr~(6+)对不同生育期甜高粱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器官形态分布. 赵晖,张海燕,冯伟,张国印,茹淑华. 2014

[12]能源作物甜高粱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研究. 薛忠财,李纪红,李十中,杜瑞恒,吕芃,籍贵苏,刘永兵. 2018

[13]甜高粱杂交种能饲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侯升林,吕芃,李素英,籍贵苏,刘国庆,马雪,刘公社,杜瑞恒,刘占凯,王丽华,贾银锁,马春红,许丽萍,孙庆军. 2012

[14]甜高梁特性及河北省研究利用现状. 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生林,李顺国,王新玉. 2007

[15]能源、饲草兼用型甜高粱新品种“能饲1号”选育报告. 侯升林,杜瑞恒,籍贵苏. 2007

[16]甜高粱幼苗对Cr~(6+)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张海燕,刘艳荣,冯伟,赵晖. 2012

[17]不同品种甜高粱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动态变化. 孙志强,李源,王炳,玉柱. 2019

[18]甜高粱能源化利用优势的分析. 贾海燕,孙振锋. 2008

[19]能源植物甜高粱在铜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潜力研究. 薛忠财,王冶,柳洁,吕芃,杜瑞恒. 2022

[20]与甜高粱相关的SSR分子标记筛选初报. 籍贵苏,张立英.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