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不同冬油菜区种植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国佐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关键词: 冬油菜区;油菜品种;含油率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9 期

页码: 23-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明我国不同冬油菜区的油菜品种含油率的变化规律,以全国油菜区域试验结果数据为材料,采取数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油菜品种在我国不同冬油菜区种植的含油率差异明显,其中,在长江下游生态区种植的平均含油率为43.38%~43.82%,长江中游区为42.75%~43.18%,长江上游区为40.92%~41.28%,黄淮生态区为42.6%左右。2)2004—2012年我国冬油菜生态区审定油菜品种204个(次),审定品种的含油率变幅为38.59%~50.09%,平均含油率为42.79%。其中,长江下游生态区审定76个,其平均含油率为44.04%;长江中游区审定65个,平均含油率为43.03%;长江上游区审定46个,平均含油率为41.15%;黄淮生态区审定17个,平均含油率为42.93%。3)审定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变化趋势与相应品种在各生态区区域试验中的含油率变化趋势一致,且除长江中游和黄淮生态区审定品种的平均含油率相差较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生态区相同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差异显著。4)在我国不同冬油菜区种植相同油菜品种的含油率以长江下游最高、上游最低、中游和黄淮生态区居中。

  • 相关文献

[1]"三高两低"高效型油菜品种与入世后的中国油菜产业. 张瑞茂. 2003

[2]4个油研品种的株型结构比较. 赵继献,任廷波. 2002

[3]贵州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产量及适应性. 侯国佐. 2012

[4]高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717的选育. 秦信蓉,邹芳,喻时周,高志宏,杜才富. 2014

[5]39份油菜品种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丽,杜才富,秦信蓉,胡彩红,雷绍林. 2012

[6]油菜品种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法的应用效果. 田筑萍,邵明波,白俊霞. 2003

[7]贵州油菜品种改良历程与展望. 饶勇,陈静,肖华贵,李超. 2005

[8]贵州油菜(Brassica chinensis)地方品种生态型初探. 陶贵祥. 1993

[9]贵州省不同地区紫苏籽的油用成分分析. 李慧琳,奉斌. 2015

[10]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与脂肪酸成分含量. 沈奇,朱文秀,秦信蓉,赵云,王仙萍,李敏,杜才富. 2014

[11]油研系列杂交油菜高含油量表现及高油分蛋白选育技术研究 Ⅴ.育成品种高油分高蛋白含量的表现及年度间变化. 侯国佐,侯剑,侯燕. 2008

[12]油研系列杂交油菜高含油量的表现及高油分高蛋白选育技术研究 Ⅳ.育成品种油分蛋白含量与其亲本间的关系. 侯国佐,侯燕,侯剑. 2008

[13]油研系列杂交油菜高含油量的表现及高含油分高蛋白选育技术研究 Ⅱ.油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选择. 侯国佐,侯剑,侯燕. 2008

[14]油研9号在浙江省的综合性状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陆国军,余顺波,张春妹,周阿囡. 2006

[15]甘蓝型油菜含油率环境钝敏感基因型材料的筛选. 李超,王璐璐,杨斌,饶勇,肖华贵,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6]响应面法优化甘薯脆片干燥工艺. 王辉,牟琴,聂廷,王梅,刘嘉,邓仁菊. 2020

[17]贵州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 田世刚,郭平,沈奇,王仙萍,杨森,商志伟,徐静,赵继献,杜才富. 2017

[18]贵州芥菜型油菜含油率与各生育阶段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陈静. 1995

[19]贵州芥菜型油菜含油率配合力效应分析. 陈静,陶贵祥. 2000

[20]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徐春,胡权,杜才富,侯艳,赵继献.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