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Pikh,Pi2,Pi9,Pi5 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贵州禾中的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继琼 1 ; 孙一丁 2 ; 杨奕 2 ; 李进斌 3 ; 陈惠查 4 ; 焦爱霞 4 ; 谭金玉 4 ; 阮仁超 4 ; 许明辉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

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贵州禾;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011 期

页码: 2217-2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h、Pi2、Pi9、Pi5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46个品种对叶瘟表现高抗(0~1级),占56. 1%,表明多数贵州禾对云南宜良的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贵州禾通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Pi5(32. 35%)、Pikh(30. 86%)基因频率相对较高,而Pi9(2. 56%)和Pi2(2. 47%)频率较低;这4个基因可以组合成0、Pikh、Pi5、Pi9、Pi5+Pikh、Pi2+Pi5、Pi9+Pi5等7种基因型,其比例分别是50%、21. 95%、14. 63%、1. 22%、8. 54%、2. 44%、1. 22%,即50%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每个县分布有其中2~6种基因型,从江县61. 54%的品种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0型是优势类型,黎平县的优势类型是0型(46. 43%)和Pikh型(42. 86%),荔波县基因型达到6种,比从江县(4种)和黎平县(3种)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品种类型相对丰富; 0、Pikh、Pi5+Pikh和Pi5这4种基因型平均抗性分别为2. 39、1. 28、1. 57和1. 17级,Pikh、Pi5+Pikh和Pi5这3种基因型平均抗性明显高于0型,说明田间叶瘟抗性与所检测的Pi5、Pikh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携带0个基因的部分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对叶稻瘟抗性,表明这些材料携带所检测的4个基因之外的抗性基因.[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和利用贵州禾种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1]Pikh,Pi2,Pi9,Pi5 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贵州禾中的分布. 马继琼,孙一丁,杨奕,李进斌,陈惠查,焦爱霞,谭金玉,阮仁超,许明辉. 2018

[2]基于KASP标记的贵州禾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分析. 吴娴,徐海峰,张志斌,王倩,宫彦龙,张习春,龙思芳,罗秦欢,宋莉,王忠妮,朱速松. 2021

[3]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的广亲和性测定及评价. 倪克鱼,孙灿慧. 2000

[4]贵州禾苟当1号在不同海拔及密度下的产量. 唐会会,郑桂云,徐海峰,雷月,李佳丽,刘鹏霖,李祖军,江学海,朱速松. 2021

[5]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不同品种贵州禾酿酒适宜性品质评价. 雷月,宫彦龙,唐会会,李祖军,朱速松,张玉珊. 2023

[6]贵州稻种禾类种质资源耐冷性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利用. 陈惠查,张再兴,阮仁超,杨玉顺,金桃叶,游俊梅. 1999

[7]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陈能刚,陈惠查,阮仁超,游俊梅. 2010

[8]中国稀有稻类贵州禾的广亲和性测定结果与展望. 倪克鱼. 1999

[9]水稻耐低温基因bZIP73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田孟祥,张时龙,何友勋,余本勋,余莉,宫彦龙,雷月,张大双,叶永印. 2019

[10]贵州地方水稻广亲和资源筛选. 吴朝昕,张习春,龙武华,朱速松. 2023

[11]轮回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速松,张玉珊. 2004

[12]长臀鮠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孔杰,蒋晓红,周洲,张竹青,周路,李道友. 2016

[13]分子标记在鲟鱼研究中的应用. 孔杰,关梅,周洲,李建光. 2013

[14]贵州烟田非烟植物和烟草白粉病菌的RAPD分析. 黄团,范成平,卢志伟,左锐. 2016

[15]分子标记在鱼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孔杰,王金乐,关梅,杨兴. 2012

[16]萝卜抽薹机制及耐抽薹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 张万萍,李晓慧,马超,裴芸,邓代信. 2017

[17]SSR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杨留启,杨文鹏. 2008

[18]割手密的分子标记应用进展. 刀志学,白史且,常丹,张建波,鄢家俊,陈智华,胡超. 2012

[19]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不育基因RAPD标记研究初报. 黄团,黄先群,李丽,彭慧元. 2009

[20]cDNA-AFLP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上的应用. 宋欣,杨文鹏,赵德刚.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