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麦MBF1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秦丹丹 1 ; 许甫超 1 ; 董静 1 ; 葛双桃 1 ; 李梅芳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MBF1基因;电子克隆;生物信息学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4 年 53 卷 21 期

页码: 5276-52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同源比对,对大麦MBF1s基因进行了电子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及编码蛋白质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大麦MBF1家族3个成员Hv MBF1a、Hv MBF1b和Hv MBF1c,三者所编码蛋白质均包含典型的MBF1和HLH结构域,无可识别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均为亲水性蛋白,含有数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电子表达谱结果表明,3个成员在大麦的大部分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而Hv MBF1a和Hv MBF1b对所分析的胁迫处理响应不明显,Hv MBF1c的表达受各种处理的剧烈诱导,Hv MBF1c可以作为大麦和其他作物抗逆性分子育种的重要候选基因。

  • 相关文献

[1]猪MBF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武华玉,程碧军,乔木,黄京书,刘贵生,彭先文,李良华,吴俊静,梅书棋. 2015

[2]大麦赤霉病及其研究进展. 喻大昭. 2006

[3]大麦高光效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光合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秦丹丹,董静,许甫超,徐晴,葛双桃,李梅芳. 2017

[4]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 秦丹丹,李梅芳,许甫超,徐晴,葛双桃,董静. 2019

[5]一个大麦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叶宽突变体的细胞学初步分析. 秦丹丹,许甫超,徐晴,彭严春,葛双桃,董静,焦春海. 2021

[6]基于SSR标记的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秦丹丹,杜静,许甫超,徐晴,葛双桃,彭严春,董静. 2020

[7]不同硒源对大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富硒效应研究. 叶兴枝,邢丹英,金明珠,李梅芳,雷昌云,牟方勇,邓端富. 2007

[8]大麦阶段性低温诱导白化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王容,李博,刘刚,蔡海亚,张硕,何永刚,焦春海,徐延浩. 2023

[9]不同大麦品种成熟胚愈伤诱导与分化研究. 李和平,王韬,黄涛,张月芝,李梅芳,廖玉才. 2007

[10]湖北省大麦品种演变及发展趋势. 董静,李梅芳,许甫超,秦丹丹,张俊成,葛双桃. 2012

[11]大麦、小麦茎秆和穗部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刘瑞,陈佳钰,尚心悦,许甫超,徐晴,彭严春,董国清,董静,秦丹丹. 2022

[12]鄂系大麦新品种选育及育种途径探讨. 郭瑞星,李水莲. 1997

[13]南方大麦新品种在武昌的产量及品质初探. 许甫超,李梅芳,董静. 2010

[14]大麦种质资源芽期耐渍性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渍种质筛选. 刘瑞,曾源,加央,许甫超,徐晴,彭严春,董国清,董静,秦丹丹. 2023

[15]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大麦和小麦育种概况. 蔡义忠. 1993

[16]丰产优质大麦TB206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郭瑞星,鲍文杰,李梅芳,董新国,张建中,蔡铭,李宝珍,袁平该. 2003

[17]小麦、大麦耐渍性种质改良的研究综述. 佟汉文,黄荣华,张宇庆,刘易科,高春保. 2007

[18]不同蛋白水平大麦日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粪尿氮排放的影响. 黄少文,赵娜,张巍,魏金涛,杨雪海,严恋东,李绍章,周泽君,郭万正. 2011

[19]大麦HhH-DGS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容,蔡海亚,焦春海,安兵壮,王红盼,李博,杨彩仙,徐延浩. 2022

[20]大麦型日粮添加NSP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少文,赵娜,周泽君,李绍章,张魏,杨雪海,魏金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