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文雁成 1 ; 何俊平 1 ; 蔡东芳 1 ; 张书芬 1 ; 朱家成 1 ; 王建平 1 ; 曹金华 1 ; 胡坤 1 ; 赵磊 1 ; 王东国 1 ; 刘奕孜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表皮蜡粉;含量;成分;抗寒性;菌核病抗性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1190-1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菜表皮蜡粉是油菜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屏障之一,对其开展研究有益于选育抗逆稳产的油菜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本研究以我们发现的光叶突变体DL22B077-1和有蜡粉野生型DL22B077-2为材料,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研究了该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突变体DL22B077-1的光叶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和茎秆蜡粉含量及其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型叶片和茎秆表皮蜡粉含量分别为47.40μg/cm2和76.93μg/cm2,光叶突变体叶片和茎秆蜡粉含量分别为40.40μg/cm2和61.01μg/cm2,与野生型相比,分别减少14.77%和20.7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且无论是光叶突变体还是野生型,叶片蜡粉含量均低于茎秆表皮含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蜡粉组成成分间的差异既存在于光叶与野生型间,也存在于植株的叶片与茎秆之间.光叶突变体与野生型间蜡粉成分总体上相似,但是4种成分差异显著,其中三种(正三十六烷、十六烷氧基硅烷和15-Triacontanone)在野生型的叶片和茎秆表皮蜡粉中显著高于光叶突变体表皮.另外,光叶突变体材料表皮蜡粉中也存在一种成分(1,40-Tetraconanediol)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还通过田间自然低温冻害比较光叶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抗寒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比光叶突变体抗寒性强,光叶突变体出现严重冻害(受冻率100%,冻害指数达到0.80),野生型明显抗寒(受冻率15%,冻害指数只有0.25).野生型与光叶突变体的抗寒性差异还反映在低温对二者植株的农艺性状的影响上.返青前,光叶突变体的单株长势比野生型差,其中光叶突变体的单株株高、单株干重分别只有其野生型的51.83%和29.08%.说明表皮蜡粉能够显著提高油菜抗寒能力.最后,在花期通过人工接种,考察二者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鉴定结果显示,光叶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菌核病抗性无显著差异.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幼苗显微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何俊平,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张书芬. 2017
[2]花生壳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董文召,韩锁义,徐静,张忠信,高伟,薛璐璐,刘兵. 2019
[3]不同品种山药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苏伟,张骆琪,高素霞,文艺,鲁传涛,刘红彦. 2019
[4]郑州郊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沈阿林,王洋洋,孙世恺. 2009
[5]我国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董薇,夏伟,杨红旗,王龙,芦海灵,雒峰. 2017
[6]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牛军. 2023
[7]小麦中的戊聚含量及添加木聚糖复酶对鸡表观代谢能值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王修启,李春喜. 2002
[8]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植株微量元素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川,张美微,牛军,何佳雯. 2023
[9]基于叶绿素荧光的小麦越冬期冻害评价. 杨程,杜思梦,张德奇,时艳华,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王汉芳. 2022
[10]喷施竹叶黄酮对辣椒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张运红,任珊露,和爱玲,吴礼树,孙克刚. 2015
[11]覆盖对土壤温度及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抗寒性和产量的影响. 曹金华,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赵磊,何俊平. 2014
[12]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 段云,巩中军,李慧玲,苗进,蒋月丽,李彤,武予清. 2016
[13]假俭草杂种F_1抗寒性遗传分析. 王鹏良,徐洋,吕智鹏,王海燕,覃子海. 2011
[14]小麦近缘属植物1-FFT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王建伟,贺晓岚,李文旭,陈新宏. 2018
[15]低温处理对鲜食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姜俊,王勇,赵红星,李艳,魏小春,田士林,李金玲,孟祥锋. 2017
[16]双油8号不同结实部位种子品质差异. 朱家成,张书芬,曹金华,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赵磊. 2013
[17]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4
[18]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张书芬,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5
[19]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两种配合力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田保明,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2
[20]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分析. 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何俊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筛分风选组合式油菜复清装置设计与试验
作者:吴亚滨;孙千涛;朱家成;艾堂顺;金迪;李秀杰
关键词:油菜脱出物;筛分装置;风选装置;物理特性
-
越冬期覆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王建平;文雁成;赵磊;王东国;刘奕孜
关键词:油菜;覆膜;生理特征;经济性状;产量
-
不同种植方式对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何俊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关键词:饲料油菜;叶绿素含量;叶片数;茎粗;品质指标
-
不同密度网罩对甘蓝型油菜隔离制种效果比较
作者:文雁成;张书芬;何俊平;蔡东芳;朱家成;王建平;曹金华;胡坤;赵磊;王东国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制种;尼龙网罩;密度;隔离效果
-
不同品种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作者:王建平;张书芬;陈明丽;朱家成;蔡东芳;何俊平
关键词: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营养品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
-
密度及行距配置对'丰油10号'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胡坤;魏林楠;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文雁成;赵磊;王东国;刘奕孜;朱家成
关键词:密度;行距配置;‘丰油10号’;产量;品质
-
豫南地区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作者:赵磊;曹金华;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蔡东芳;王东国;王积军;宁佐毅;朱家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