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外源施硒对土壤酶活性、大豆籽粒硒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久明 1 ; 匡恩俊 1 ; 宿庆瑞 1 ; 迟凤琴 1 ; 李永顺 2 ; 石艳香 2 ; 夏晓雨 3 ; 夏杰 4 ; 刘月辉 4 ; 张守林 4 ; 盖如春 4 ; 陈磊 5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4.黑龙江省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黑龙江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大豆;富硒;叶面喷硒;硒拌种;产量;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3-1409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06-113

摘要: 通过外源施硒,研究了大豆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和硒拌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大豆籽粒硒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而硒拌种处理则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叶面施硒及硒拌种可以提高大豆籽粒硒含量,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是0.12~0.67mg/kg,其中开花期喷无机硒为大豆富硒的最佳方式和时期;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为0.68~0.82mg/kg,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富硒效果要好于叶面施硒;不同大豆品种中以贺豆1号的聚硒能力最强,其生物富集系数为0.4,其次为金源55号,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硒的聚集能力具有差异性;叶面施硒与硒拌种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多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其增产幅度为2.4%~15.0%,拌种用量60g/hm~2处理的大豆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2768.1kg/hm~2。

  • 相关文献

[1]土层置换对大豆土壤酶活性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苍真名,王秋菊,焦峰,高中超,刘峰,王鹏,翟瑞常. 2016

[2]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张春峰,张娣,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郭泰,高雪冬. 2015

[3]白浆土施有机肥及石灰对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邹洪涛. 2017

[4]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营养液对草莓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华. 2020

[5]叶面施硒对瓜菜品质及富硒效果的影响. 胡颖慧,王根林,李玉梅,孟祥海,王佰成. 2021

[6]不同施肥方式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及根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赵索,樊景胜,连永利,曲忠诚,徐婷,武琳琳,董扬. 2020

[7]不同有机堆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萨日娜,陈立新,王娟,刘力勇,邹春娇. 2020

[8]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酶活性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丁维婷,武雪萍,张继宗,姜宇,房静静,宋霄君,李婧妤,郑凤君,张孟妮,刘晓彤. 2020

[9]我国部分地区黑木耳和香菇中硒含量评估. 孙向东,兰静,张瑞英,陈国友,杜英秋,赵琳. 2018

[10]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富硒试验. 孟维珊,崔毅,白长胜. 2020

[11]富硒亚麻芽菜的制备方法研究. 李敏. 2021

[12]水稻对有机态硒的吸收与积累. 李玉梅,王根林,李艳,刘峥宇,孙雷,魏丹. 2017

[13]土层置换对不同作物根际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Meng Qingying,孟庆英,Zhang Chunfeng,张春峰,Zhu Baoguo. 2013

[14]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15]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马春梅,张磊. 2012

[16]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石英,崔洪秋,张盼盼,赵晶晶. 2016

[17]心土层肥力差异对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春雨,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刘峰. 2016

[18]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产量和品质分析. 郑伟,魏湜,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刘玉红,韩世峰. 2010

[19]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杜吉到,陈德祥,韩毅强,张文慧,冯乃杰,郑殿峰. 2010

[20]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王金生,刘德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