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半矮秆新品系RA73的株高遗传(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宗卜 1 ; K.A.K.Moldenhauer 2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贵阳,550006,阿肯色大学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美国阿肯色72160-351

关键词: 水稻;新半矮秆;基因;遗传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8 年 02 期

页码: 17-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基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RA73与Lemont、L202和Katy杂交,其F2代的分离比为:9高秆:6半矮秆:1特矮秆或9高秆:3次半矮秆:3半矮秆:1特矮秆。在这些组合中存在两对不等位的独立的半矮秆基因。F1和F2出现高秆野生型植株,F2还出现新的双隐基因控制的特矮秆植株。L202或Katy具有显性次半矮秆基因,Lemont具隐性半矮秆基因。L202与Katy杂交,F2的株高为正态的数量性状连续分布,都具有相同的次半矮秆基因。高秆品种Bond与其它4个次半矮秆或半矮秆品种杂交,F2株高的分离比为:3高秆:1次半矮秆或半矮秆,表明由显隐性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一致,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除主基因外,还存在微效多基因的修饰基因,但不是母性效应。

  • 相关文献

[1]水稻蛋白质含量的世代遗传. 郭慧,李树杏,杨占烈,甘雨,向关伦,潘建慧,郝留根. 2016

[2]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优异性表现. 石邦志,孙灿慧,陈文强,周乐良,伍祥,张上都,李甫荣. 2011

[3]不同水稻间栽组合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谭清群,何海永,袁洁,陈小均,吴石平,杨学辉. 2013

[4]水稻新半矮秆基因品系RA73与4个sd-1半矮秆基因恢复系的株高遗传. 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 2006

[5]不同水稻问栽组合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谭清群,何海永,袁洁,陈小均,吴石平,杨学辉. 2013

[6]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IG-1)的抗性遗传(英文). HUANG Bi-hu,严宗卜,游俊梅. 2012

[7]水稻红米性状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石帮志,阮仁超,孙灿慧,吴文平,王敏. 2000

[8]美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小种IE-1k、IB-33、IB-49和IC-17的抗性遗传(英文). 严宗卜. 2004

[9]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33、IB-45和IE-1的抗性遗传(英文). 严宗卜. 2004

[10]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1]影响地方鸡肌肉肌苷酸含量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李亮,陈浩林,韩雪,朱丽莉,李舒,杨昌英,陶宇航. 2016

[12]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授粉控制系统的研究. 伍林涛,奉斌,韩宏仕,曾章丽,杜才富,张敏琴. 2016

[13]普通小麦抗白粉病性遗传研究. 孙智开,王石惠. 1992

[14]AtWRKY26转录因子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伍林涛,杜才富,曾章丽,张敏琴,韩宏仕. 2014

[15]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与育种应用. 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张大双,涂丹,陆作楣. 2010

[16]生态环境因子对不同基因型向日葵材料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奉斌,李慧琳,杨航,王军,魏忠芬. 2020

[17]贵州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与试点的互作效应分析. 舒中兵,苟晓松,陈浪,王春梅,任洪. 2022

[18]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杨克相,唐容,吕建伟,成良强,胡廷会,王军. 2018

[19]关于紫花苜蓿耐酸铝的研究. 陈进碧,李小冬,王小利,张晓义,陈光吉,蔡一鸣. 2017

[20]茶树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杨雨青,谭娟,汪芳,彭顺利,陈婕,谭明燕,吕美艳,周富裕,刘声传.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