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太魁 1 ; 王小国 2 ; 朱波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吸附;解吸;活性铝;活性铁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8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法研究了紫色土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解吸特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对DOC的吸附容量呈以下顺序: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对DOC的解吸率明显高于酸性、中性紫色土,其迁移淋失问题值得重视。紫色土对DOC的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0~0.5 h内吸附速率最大,随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4~6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与解吸率的重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DOC吸附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铝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对DOC解吸率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铁含量>粘粒>有机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壤对DOC的吸附及解吸的变化。

  • 相关文献

[1]可溶性有机碳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太魁,杨小林,寇长林,张香凝,郭战玲. 2016

[2]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3]提取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 李太魁,郭战玲,寇长林,吕金岭,张香凝,杨小林. 2017

[4]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郭献平,边艺伟,王东升,吴中营,王合中,连晓东,郭鹏. 2021

[5]品种与氮肥形态对花生叶片铁含量和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张翔,郭中义,毛家伟,索炎炎,李国平,杨稚娟. 2014

[6]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3

[7]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 杨小林,花可可,李义玲,李太魁. 2019

[8]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2

[9]胺肟修饰MIL-53(Fe)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方,张康,朱琦琦,罗佳琦,彭国文. 2021

[10]土壤对硫的吸附特性与田间施硫推荐. 焦有,孙克刚,郭中义. 1999

[11]氟的土壤地球化学. 焦有,宝德俊,尹川芬. 2000

[12]核桃壳基生物炭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吸附研究. 鲍晨宁,柴涛,刘清浩,冷嘉鹏,刘红彦,郭金春,王震,雷瀚. 2022

[13]菜地土壤营养障碍分析与合理施肥研究. 焦有,皇甫湘荣,王英,孙克刚. 1999

[14]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吕艳超,申华平,周世伟,王小利,张水清,邸佳颖,黄绍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