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GmHSFA1基因大豆的耐热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广锡 1 ; 刘丽君 1 ; 杨德光 2 ; 唐晓飞 1 ; 魏崃 1 ; 王鹏飞 2 ; 王兴宇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大豆;转基因;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热胁迫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341-3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对11个转GmHSFA1基因的大豆品系及其受体的GmHSFA1及靶基因GmHSP70、GmHSP22和GmHSP17.9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胁迫系数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方法,对转基因大豆材料耐高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多数转基因大豆品系在常温和热诱导条件下GmHSFA1及靶基因GmHSP70、GmHSP22和GmHSP17.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受体;高温处理后,绝大多数转基因材料的脯氨酸含量增幅都要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受体,丙二醛含量除HTH-4以外增幅均小于非转基因受体,可溶性糖含量增幅全部高于非转基因受体材料。多数转基因材料的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降幅均小于非转基因受体。关联度分析表明与非转基因受体相比,有9个转GmHSFA1基因品系的耐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 相关文献

[1]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Wu Guangxi,吴广锡,Wang Xingyu,王兴宇,Wei Lai. 2013

[2]PCR-ELISA法对大豆品种的转基因定性检测研究. 雷勃钧,单红,吕晓波,朱水方,陈红运,赵文军. 2004

[3]全球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 谭巍巍,王永斌,赵远玲,刘昭军,王广金. 2019

[4]转基因作物(大豆)田间试验的安全问题. 张维耀,王金星,曲梦楠,高陆思,付亚书. 2019

[5]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吴广锡,魏崃,唐晓飞,王伟威,王鹏飞,王兴宇,刘丽君. 2013

[6]转TaNHX2基因大豆的抗旱性鉴定. 张小明,薛永国,王萍,于希森,王珣,孟凡立. 2017

[7]大豆PAL2-3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研究. 梁冬,徐红,秦海成,范革,王珣,张大勇. 2017

[8]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及我国转基因大豆的现状与未来. 孙亚男,张维耀,王金星,潘文婧,姜成喜,付春旭,姜世波,曲梦楠,高陆思,景玉良,付亚书. 2022

[9]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7B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张兰,王晓萍,毕影东,张春义,范云六. 2008

[10]我国水稻安全生产问题. 矫江,李禹尧. 2010

[11]影响山羊原核注射胚胎移植效果因素的研究. 陆明海,刘玉峰,王素梅,何海娟,亓美玉,李武,姚玉昌. 2014

[12]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转化率研究.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孔凡江. 2003

[13]转基因技术的过去与现在.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郭美玲. 2019

[14]作物转基因技术、种植现状及安全性. 李文跃,曹士亮,于滔,王成波,刘宝民,任洪雷. 2020

[15]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概况(1996-2018年). 于滔,曹士亮,张建国,曾兴,任洪雷,王成波,李文跃,李昕,曹靖生. 2020

[16]生物技术在小麦品质改良上的应用. 兰静. 2008

[17]亚麻抗除草剂转基因的分子检测. 王玉富,康庆华,李希臣,刘燕,刘昭军,薛召东,郝冬梅,张晓平,邱财生. 2008

[18]亚麻单倍体抗逆基因的转化. 康庆华,许修宏,李柱钢,徐涵,关凤芝,刘文萍,张利国. 2006

[19]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康庆华. 2006

[20]羊草LcCBF6基因的表达特性和功能研究. 李倩,李晓霞,程丽琴,陈双燕,齐冬梅,杨伟光,高利军,新巴音,刘公社.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