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委夜蛾成虫主要活动节律和卵孵化节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少奇 1 ; 田彩虹 2 ; 郭线茹 1 ; 袁星星 1 ; 汤金荣 1 ; 王鑫辉 1 ; 赵曼 1 ;

作者机构: 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双委夜蛾;羽化;交配;产卵;昼夜节律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398-4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是近年来在我国农田新发现为害的一种害虫,明确其成虫活动节律和卵的孵化节律,可为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 L∶10 D环境条件下,观察双委夜蛾的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结果】双委夜蛾雌虫、雄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化蛹后第12天的光期,羽化高峰分别在13:00-17:00和13:00-15:00。取食行为主要发生在羽化后前2d,且在暗期取食的个体数(47.08%)显著多于在光期取食的个体数(26.39%)。成虫的交配高峰在羽化后第3天,交配主要在暗期03:00-07:00进行,交配持续时间15-90min,平均47.33min,以持续30-45 min的个体占比最高,达34.44%。羽化后第5天出现产卵高峰,产卵率达96.67%,产卵主要发生在暗期01:00-05:00。卵产出后第5天集中孵化,孵化率达92.04%,孵化高峰期在17:00-23:00,该时段累计孵化率64.99%。成虫羽化后第2天和第7天移动个体的比率较高,分别为9.72%和10.16%,每天进入暗期后移动率逐渐升高,进入光期后逐渐降低。不同日龄成虫在光期和暗期均出现较高比例的静息个体,前者平均为83.67%,后者平均为64.94%。【结论】双委夜蛾成虫羽化、补充营养、交配、产卵、移动、静息等活动行为的昼夜节律明显,可作为其预测预报及防治的依据。

  • 相关文献

[1]视频轨迹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封洪强,赵奎军,吴孔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