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秀红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EMS;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M2代与M3代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27 期
页码: 49-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EMS溶液处理4个大豆品种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M2代相比,M3代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小,而主茎节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大,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当,然而这种趋势在各品种间却不尽相同;各世代都诱变出早熟或晚熟的变异株,各品种总熟期变异率由高到低M2代为‘黑河43’(0.71%)>‘北豆5’(0.63%)>‘合丰50’(0.57%)>‘合丰55’(0.53%),M3代为‘北豆5’(0.64%)>‘黑河43’(0.5%)>‘合丰55’(0.25%)>‘合丰50’(0.22%),说明熟期的变异至M3已下降。
- 相关文献
[1]EMS对不同大豆品种M_2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秀红. 2012
[2]EMS诱发大豆M_2与M_3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比较. 吴秀红. 2012
[3]EMS诱发大豆脂肪酸组成优良突变的研究. 王培英,王连铮,朴德万. 1993
[4]两种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申晓慧. 2018
[5]EMS对大豆的诱变效应. 郭玉虹,王培英,张军政. 1994
[6]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张凤鸣. 2006
[7]粳稻直立穗型基因效应的研究. 陈书强,王嘉宇,薛菁芳,徐正进,陈温福. 2010
[8]抗线大豆生育期结构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杜志强,田中艳,周长军,李建英,杨柳,吴耀坤,高国金,唐金华. 2011
[9]转ThIPK2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研究. 刘淼,李冬梅,王志坤,孟凡立,李永光,武小霞,张洪霞,李文滨. 2012
[10]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刘明,林红,张必弦,来永才. 2015
[11]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2]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刘鑫磊,栾晓燕,王蕊,马岩松,刘琦,马长友. 2014
[13]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4]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 吴宁,孔祥军,王永斌,赵远铃,谭巍巍,王广金. 2017
[15]~(60)Co-γ诱变大豆品质与农艺性状关联度分析. 郭数进,杨凯敏,周永航,王燕平,李贵全. 2016
[16]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肖佳雷,辛爱华,张国民,刘迎雪,马军韬,尹静,左辛,任洋. 2010
[17]掐尖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囡囡,于忠和,宋英博,朱宝国,刘忠堂,陈庆山,胡国华,孟庆英. 2010
[18]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刘琦,肖志敏. 2009
[19]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邵珊珊,石绍河,陈维元,付亚书,姜世波,曲梦楠,陈琦. 2018
[20]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质量影响. 高海洋,金光辉,张春雨,刘喜才,姜丽丽,张桂芝,刘淑娜,李鑫,王鹏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
作者:张振宇;王志新;郑伟;李灿东;郑天琪;吴秀红;李志民;李增杰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佳豆55;栽培技术
-
航天搭载分子育种大豆品种合农89
作者:张振宇;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郭美玲;郑天琪;吴秀红;王成
关键词:航天搭载;分子育种;合农89
-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作者: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郭美玲
关键词:油用大豆品种;合农63;选育;转化应用
-
寒地直播稻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Ⅲ.水稻旱种水管直播法
作者:王成;郑海燕;吴秀红;张喜娟;来永才
关键词:水稻;直播;旱种水管;生育;技术措施
-
寒地直播稻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Ⅱ.直播粳稻品种筛选
作者:王成;郑海燕;张喜娟;来永才;吴秀红
关键词:水稻;直播;出苗率;品种筛选;产量
-
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合丰50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吴秀红
关键词:肥料组合;高油大豆合丰50;脂肪;蛋白质;产量
-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张振宇;韩旭东;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郭美玲;吴秀红;刘忠堂
关键词:东北大豆;优质品种;品种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