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红光 1 ; 米国华 2 ; 张秀芝 1 ; 任军 1 ; 冯国忠 3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施肥方式;玉米;氮肥效应;氮素平衡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2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89-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在东北春玉米连作区比较了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与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表观平衡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以期评价两种施肥方式对黑土氮素矿化、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量,Opt)处理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最高。农民习惯施肥1(氮肥85%基肥+15%种肥,Tra1)和农民习惯施肥2(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入,Tra2)处理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变化受降水量影响较大,残留硝态氮下移明显。与Opt处理相比,三年连作后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0倍,60—90 cm硝态氮含量增加约2.4~3.3倍。Opt处理可显著降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氮素输出项中,作物携出量因施肥方式不同而差异显著,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最高达400.9 kg/hm2。Tra2处理氮盈余最小,但以残留Nmin为主。氮肥一次性基施使氮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多,且易导致土壤残留硝态氮下移,从而对东北黑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无机氮测试推荐追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损失。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玉米氮肥效应研究. 侯云鹏,孔丽丽,秦裕波,尹彩侠,张国辉,王蒙,张宽,王秀芳,谢佳贵. 2012

[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窦森,张秀芝,李强,李素琴,朱平. 2020

[3]吉林黑土区基于玉米高产和环境友好的增效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杨建,张之鑫,武巍,宋志锋,钱雪燕,张磊,李海燕. 2024

[4]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尹彩侠,李桂花,张淑香,谢佳贵,王秀芳,张宽. 2011

[5]东北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剖面无机氮的变化特征. 蔡红光,张秀芝,任军,冯国忠,高强. 2012

[6]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春玉米田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王立春,赵兰坡,朱平,高洪军,彭畅. 2009

[7]长期培肥我国典型黑土玉米氮肥效应的演变趋势. 李慧,徐明岗,朱平,张文菊,张会民,李忠芳. 2015

[8]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氮肥效应研究. 杨建,刘笑笑,樊慧梅. 2015

[9]滴灌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 2017

[10]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2015

[11]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王蒙. 2018

[12]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苗建国,金继运,仇少君,谢佳贵,侯云鹏. 2012

[13]氮肥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农学效率和氮养分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李前,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6

[14]滴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8

[15]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和环境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 曹玉军,姚凡云,吕艳杰,魏雯雯,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梁杰,王立春,王永军. 2023

[16]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无机氮积累的影响. 侯云鹏,杨建,李前,秦裕波,孔丽丽,尹彩侠,王立春,谢佳贵. 2016

[17]松嫩平原水稻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研究. 孔丽丽,尹彩侠,侯云鹏,张磊,赵胤凯,刘志全,徐新朋. 2023

[18]东北薄层黑土区协调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 孔丽丽,尹彩侠,张磊,刘志全,侯云鹏,高洪军,徐新朋. 2025

[19]遇旱灌水和施肥方式对大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时空变异的影响. 赵婧,王树文,邱强,张宝贵,张伟,张鸣浩,闫晓艳,冯利平,刘庆军,刘淑琴. 2014

[20]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