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底物颜色和附着物对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丽芝 1 ; 姜伟 2 ; 施文静 2 ; 张文考 2 ; 祁拥华 1 ; 叶春宇 3 ; 李楠楠 2 ; 范瑞良 2 ; 全为民 2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3.三门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牡蛎礁;附着;幼虫;近江牡蛎;熊本牡蛎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166-1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检验底物物理特性对牡蛎幼体附着的影响,通过野外实验分别检验了底物颜色(实验I:黑板和白板)、附着物(实验II: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牡蛎壳、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对熊本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的影响。实验I结果显示,底物颜色显著影响牡蛎自然补充量,在实验开始后15 d和30 d时,白板上牡蛎自然补充量显著高于黑板(P<0.05),45 d时白板和黑板间牡蛎自然补充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底物颜色没有显著影响藤壶自然补充量(P>0.05)。实验II结果显示,活牡蛎(熊本牡蛎或近江牡蛎)或牡蛎壳的存在在第1次实验时(8月15日)显著降低了牡蛎自然补充量(P<0.05),而在第2次实验时(8月22日)没有显著影响牡蛎自然补充量(P>0.05);藤壶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牡蛎自然补充量(P<0.05)。活体牡蛎、牡蛎壳和藤壶的存在均未显著影响藤壶自然补充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潮间带牡蛎礁生态修复时,应选择颜色浅且表面干净(没有污损)的底物,且礁体建造须避开高藤壶附着量的地点和时段。

  • 相关文献

[1]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和资源补充研究.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祁拥华,叶春宇,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2]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3]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左涛,张贝叶,王俊,左明,王安东. 2024

[4]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杜美荣,方建光,毛玉泽,李锋,高亚平,房景辉,王同勇,蒋增杰. 2020

[5]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6]浙江健跳港牡蛎礁的幼体补充量和附着底物筛选. 刘琪,姜伟行,陈丽芝,叶春宇,程岩雄,韩宇,曾剑,张文考,范瑞良,李楠楠,欧阳珑玲,陈渊戈,全为民. 2023

[7]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评估. 全为民,冯美,周振兴,吴祖立,唐峰华,王云龙,包小松,沈辉,成伟. 2017

[8]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的营养成分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闫路路,王昭萍,苏家齐,闫喜武,于瑞海. 2017

[9]悬沙胁迫下熊本牡蛎的损伤及恢复. 李云,沈盎绿. 2012

[10]盐度对海萝孢子附着、萌发和成活的影响. 陈利雄,吴进锋,陈素文,颉晓勇,朱长波,郭奕惠. 2013

[11]底物中碳酸钙含量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7

[12]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价. 全为民,周为峰,马春艳,冯美,周振兴,唐峰华,吴祖立,范瑞良,王云龙. 2016

[13]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沈新强,全为民,袁骐. 2011

[14]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孙兆跃,范瑞良,隋延鸣,唐保军,姜伟,修玉娜,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1

[15]河口地区牡蛎礁的生态功能及恢复措施. 全为民,沈新强,罗民波,陈亚瞿. 2006

[16]底物中钙赋存形态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6

[17]临海东矶海域人工鱼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早期发育. 李楠楠,毕远新,翁歆之,侯弘毅,程岩雄,范瑞良,陈渊戈,欧阳珑玲,全为民. 2024

[18]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现状及管理对策. 殷小亚,陈海刚,乔延龙,陈亮. 2015

[19]牡蛎礁生境: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碳汇. 王桃妮,张子莲,全为民. 2024

[20]象山港熊本牡蛎设施养殖与邻近自然牡蛎礁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全为民,王云龙.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