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质炭介导生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光飞 1 ; 马艳 1 ; 郭德杰 1 ; 罗佳 1 ; 梁永红 2 ; 仇美华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2.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关键词: 生物质炭;生防真菌;生防细菌;辣椒疫霉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9 年 27 卷 007 期

页码: 1015-10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物质炭可有效防控土传病害,筛选并鉴定出生物质炭介导下的生防微生物,可为研究生物质炭防病机理和强化生物质炭防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进行秸秆生物质炭防控辣椒疫病盆栽试验,利用定量PCR和平板计数明确生物质炭在防控辣椒疫病时可富集的已知生防微生物,再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定殖复筛筛选出生物质炭可富集的潜在生防微生物菌株,最后研究各菌株在土壤中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使根际辣椒疫霉数量显著降低95.1%、辣椒疫病发生率显著降低91.1%,并使具有生防功能的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数量显著增加2.22倍、4.09倍、3.89倍、2.45倍、1.45倍和1.30倍.通过平板初筛得到可能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2株潜在生防菌株.定殖复筛剔除部分假性生物质炭介导菌株,获得可明确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株木霉菌、3株青霉菌、2株曲霉菌、3株芽孢杆菌、3株假单胞菌、3株链霉菌和2株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TR1和TR3)、青霉菌(PE1)、曲霉菌(AS1和AS2)、芽孢杆菌(BA1、BA2和BA3)、假单胞菌(PS1和PS3)、链霉菌(ST1、ST4和ST5)13个菌株可显著削减土壤辣椒疫霉数量.其中,所有木霉菌和曲霉菌菌株(TR1、TR3、AS1和AS2)及芽孢杆菌(BA1和BA2)、假单胞菌(PS1和PS3)和链霉菌(ST1)9个菌株与生物质炭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辣椒疫霉效果.因此,防控辣椒疫病时,木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链霉菌是生物质炭介导下的主要防病微生物.

  • 相关文献

[1]喜旱莲子草生防真菌SF-193分生孢子萌发条件及其侵入过程. 刘长河,陈志谊,聂亚锋,张荣胜. 2010

[2]枯草芽孢杆菌B731发酵工艺优化. 董京萍,陈羽,张顺琦,张青,魏利辉. 2016

[3]小麦全蚀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杨春云,邓渊钰,李伟,孙海燕,张爱香,陈怀谷. 2018

[4]生防细菌与黄腐酸绿源宝促进棉花生长及防治黄萎病的效果. 林玲,张爱香,金中时,王永山,王凤良,龚伟荣,陈志石,顾本康. 2006

[5]番茄早疫病生防细菌B731的分离、鉴定及抑菌防病作用. 陈羽,张顺琦,陈夕军,魏利辉,张青,张孝然,黄奔立. 2015

[6]生防细菌与黄腐酸绿源宝促进棉花生长及防治黄萎病效果初探. 林玲,张爱香,金中时,王永山,王凤良,龚伟荣,陈志石,顾本康. 2005

[7]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房舒,王春梅,关巍,刘志恒,陈浩,蔡春,石志琦. 2009

[8]纳米化肉桂醛抗辣椒疫霉病原菌增效作用. 王德德,莫海珍,薛延丰,石志琦. 2014

[9]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叶旻硕,俞键烽,马艳,黄有军. 2019

[10]不同温度下淹水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侯宗海,王光飞,马艳,梁永红,仇美华. 2020

[11]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马艳,胡安忆,杨豪,常志州,徐跃定,张建英. 2013

[12]麦秸淹水处理对连作土壤性状和辣椒疫病田间防控效果的影响. 顾志光,马艳,安霞,王光飞,孙迪,王秋君. 2014

[13]具蛇床子素母体结构衍生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关巍,王春梅,房舒,刘志恒,陈浩,蔡春,石志琦. 2009

[14]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生物活性. 王春梅,关巍,刘志恒,房舒,陈浩,蔡春,石志琦. 2010

[15]寡雄腐霉GAQ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对辣椒的促生作用. 李伟山,纠敏,周冬梅,姚壮豪,周阳,魏利辉. 2022

[16]肉桂醛对增强辣椒疫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丽娜,石志琦,高弢,陈健,杨立飞. 2016

[17]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的环境适合度. 王光飞,马艳. 2015

[18]不同原料来源生物质炭对蔬菜种植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陈重军,刘凤军,冯宇,马能奎,王建芳. 2015

[19]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王海候,沈明星,凃荣文,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 2014

[20]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王海候,金梅娟,徐军,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沈明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