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捕食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及所携孢子的活性和毒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鹏新 1 ; 张治科 2 ; 徐学农 2 ; 雷仲仁 2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白僵菌;孢子;西花蓟马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20 期

页码: 3999-400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捕食螨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定性和定量研究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被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以及所携带孢子的活性和毒力,评价二者联合应用的潜力。【方法】基于白僵菌SZ-26菌株不侵染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基础,采用喷雾法,用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白僵菌孢子液处理巴氏新小绥螨成螨后,用扫描电镜对被动携带孢子的捕食螨体表进行拍照,定性观察其携带白僵菌孢子的潜力;通过血球计数板和菌落计数法,分别定量检测其在不同处理时间(2、12、24和48 h)后所携带孢子的数量和活性;通过生物测定,研究捕食螨在上述不同处理时间后所被动携带和传播的孢子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毒力。【结果】捕食螨可以被动携带白僵菌孢子,在2 h后,平均每头螨携带4.12×104个孢子,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被动携带的孢子数量逐渐减少,48 h后,平均每头螨体表携带的孢子数量为7.95×103个;捕食螨可将其被动携带的孢子传播出去,且散落的孢子具有一定活性,在2 h后,10头螨被动携带并传播的孢子可在培养基上形成24个菌落,随着时间的延长,形成的菌落数逐渐减少,48 h后,在培养基上仅能形成3个菌落;捕食螨传播出去的孢子具有一定毒力,在2 h后,10头螨被动携带并传播的孢子导致西花蓟马成虫在第10天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到75%,随着时间的延长,对蓟马的致死率逐渐下降,48 h后,对蓟马成虫的致死率仅为25%。在2、12、24和48 h后,捕食螨被动携带的白僵菌孢子对蓟马成虫的致死率在10 d内均呈线性相关。2 h后,捕食螨被动携带的孢子对蓟马的致死中时最短,为6.44 d,48 h后,对蓟马的致死中时显著延长,为9.83 d。【结论】捕食螨在短时间内可以被动携带大量的白僵菌孢子,并将具有活性的孢子主动传播出去,从而对蓟马成虫起到触杀作用。因此,捕食螨和白僵菌具有联合应用的潜力。

  • 相关文献

[1]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与花蓟马的种群竞争及发生态势. 张治科,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19

[2]宁夏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 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17

[3]银川设施黄瓜西花蓟马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张治科,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19

[4]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测定. 张治科,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20

[5]宁夏辣椒花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18

[6]西花蓟马气味结合蛋白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时空表达. 吴圣勇,雷仲仁. 2016

[7]西花蓟马在宁夏的发生及防控措施. 张烨,吴圣勇. 2016

[8]西花蓟马FoccOBP3的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张治科,虎花,马荣. 2021

[9]温度对东亚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效果的影响. 张治科,周银迪,吴小梅. 2023

[10]绿僵菌与FKBP52联合使用对西花蓟马的毒力. 尹仙枫,朱凯辉,王芳,张蓉,王福莲,涂雄兵. 2024

[11]西花蓟马FoccIR01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治科,南紫瑶,周春梅. 2024

[12]西花蓟马化学感受蛋白的cDNA克隆、时空表达分析及组织定位. 吴圣勇,雷仲仁. 2015

[13]西花蓟马对蔬菜不同器官的选择性研究. 张治科,吴小梅. 2024

[14]西花蓟马对宁夏不同寄主蔬菜及其不同部位叶片的选择研究. 张治科,苗芳芳,吴小梅. 2023

[15]不同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吴圣勇,雷仲仁,康萍芝,杜玉宁,张丽荣. 2019

[16]四季豆叶挥发性化学物质对西花蓟马趋向行为的影响. 张治科,虎花,尚小霞. 2023

[17]蒙古蒿挥发油对三种主要枸杞害虫的控制作用. 刘畅,刘志龙,张蓉,黄文广,王芳,权美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