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上游小眼薄鳅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申绍祎 1 ; 田辉伍 2 ; 刘绍平 2 ; 陈大庆 2 ; 吕浩 2 ; 汪登强 3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3.;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小眼薄鳅;长江;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7 年 10 期

页码: 2824-28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眼薄鳅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自然分布狭窄。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和控制区序列,对长江上游江津段和岷江下游宜宾段两个群体共108尾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眼薄鳅群体cyt b序列共检出28个多态位点,3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889和0.00382;控制区序列共检出变异位点49个,单倍型65种,Hd指数和Pi指数分别为0.958和0.0042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小眼薄鳅采样点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F_(ST)<0.05),平均基因流(Nm)表明小眼薄鳅各采样点群体间基因交流十分频繁。基于Network网络结构可将小眼薄鳅样本划分成3个谱系,谱系间显示了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25),提示小眼薄鳅种群内部可能有隔离的产生。核苷酸错配分布及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小眼薄鳅可能未发生种群扩张事件。

  • 相关文献

[1]长江流域4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起群,吕浩,逄娇慧,赵金良. 2019

[2]长江流域4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起群,吕浩,逄娇慧,赵金良. 2019

[3]长江中游水系鲢和草鱼群体mtDNA遗传变异的研究. 张四明,汪登强,邓怀,余来宁. 2002

[4]长江水系鲢和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张四明,邓怀,汪登强,余来宁. 2001

[5]长江不同江段青虾的遗传多样性. 傅洪拓,乔慧,李法君,吴滟,龚永生,蒋速飞,熊贻伟,王宁. 2010

[6]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陈建武,汪登强,张燕,段辛斌,刘绍平. 2010

[7]长江水系钱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张四明,邓怀. 2001

[8]长江中游鳙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沙航,罗相忠,邹桂伟,梁宏伟. 2020

[9]长江下游鳊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李建林,俞菊华,唐永凯. 2008

[10]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拟鲿种群遗传结构. 吴静,张研,霍堂斌,孙效文. 2013

[11]两个人工选择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系统发育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福玲,凌正宝,肖俊,郭忠宝,钟欢,杨弘,陈文治,唐瞻杨,单丹. 2017

[12]三峡库区3种银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罗宏伟,段辛斌,王珂,唐锡良,陈大庆. 2009

[13]银鲳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张浩,赵峰. 2009

[14]粤西镇海湾近江牡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苏天凤,江世贵,朱彩艳,吴进锋. 2004

[15]几种雅罗鱼亚科鱼类基于mtDNA序列的亲缘关系. 窦新杰,常玉梅,唐然,陶然,梁利群. 2014

[16]基于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对翘嘴鲌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张桂宁,方弟安,薛向平,张敏莹,冯晓婷,杨雪军. 2021

[17]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 2010

[18]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的PCR-RFLP分析. 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刘凯,施炜纲. 2009

[19]南海海区鲻鱼(Mugil cephalus)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鹏,彭士明,尹飞,施兆鸿. 2011

[20]基于COI基因分析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 张桂宁,方弟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