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种养结合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陶玲 1 ; 李晓莉 1 ; 宋超峰 1 ; 彭亮 1 ; 代梨梨 1 ; 李谷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池塘养殖;水生植物;物质循环利用;种养结合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34-37

摘要: 采用小试测坑试验研究了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在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 L.)两种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中的消减和循环利用效果。结果显示,表面流运行方式下,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出水中溶解氧均显著升高且水温显著降低;两种植物种植测坑对养殖尾水中NO_2~--N、NH_4~+-N、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11.30%~26.27%、8.30%~26.60%、1.87%~20.60%、10.79%~19.70%和23.00%~30.65%,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莲藕和茭白种植测坑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均显著降低。利用莲藕和茭白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利用,使池塘养殖尾水中的养分和水分得到双重循环利用,是降低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相关文献

[1]生态悬床技术对白洋淀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朱浩,曹坤,陈晓龙,叶少文. 2020

[2]人工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四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的去除. 宋超,裘丽萍,孟顺龙,范立民,胡庚东. 2014

[3]附着物对冬季菹草叶绿素荧光活性的影响. 周彦锋,王晨赫,赵凯,徐东坡. 2019

[4]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刘少英,朱长波,李卓佳,文国樑,曹煜成,陈素文. 2010

[5]水生植物、附生微生物及其对渔业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范丁月,徐慧敏,裘丽萍,李丹丹,胡庚东,范立民,宋超,陈家长,孟顺龙. 2024

[6]气相色谱法测定淡水养殖环境中的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徐春娟,刘永涛,苏志俊,余琳雪,丁浩,艾晓辉. 2018

[7]不同水生植物对温室大棚鳝池水质指标的影响. 郑珂,严俊贤,魏杰,聂竹兰. 2014

[8]一种池塘生态养殖设施构建技术. 顾兆俊,刘兴国,程果锋,时旭. 2015

[9]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对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 吴伟,瞿建宏,王小娟,许骄阳,钱志林. 2011

[10]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处理养殖排放污水技术. 顾兆俊,刘兴国,车轩,朱林. 2014

[11]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12]唇鱼骨养殖池塘水环境因子的跟踪分析. 赵冬艳,李建国,徐伟,耿龙武,宋巍. 2012

[13]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朱浩,刘兴国,王健,顾兆俊,程果锋,LIN Chang Kwei. 2012

[14]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5

[15]射流式增氧机性能研究. 门涛,张祝利,顾海涛,何雅萍,王君. 2011

[16]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的生长性能及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俊伟,区又君,温久福,胡瑞萍,朱长波,蓝军南,李加儿,周慧. 2020

[17]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研究与应用. 马晓飞,袁永明,张红燕,沈楠楠. 2019

[18]保温大棚池塘罗非鱼循环水高产高效养殖集成技术研究. 文衍红,黄杰,郁蔚文,黄凯,罗福广. 2019

[19]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刘顶海,张继红,陈四清,方建光,燕敬平,刘春胜,高亚平,张树森. 2011

[20]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 程果锋,王建,朱浩,顾兆俊.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