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建荣 1 ; 张国彦 2 ; 封洪强 2 ; 田彩红 2 ; 李国平 3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成虫密度;降雨量;河南省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567-5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在河南省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3年在该省各地采用灯光诱集法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诱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在4—5月陆续羽化,未形成明显的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下旬9月初为第3代成虫高峰期,其中第2代成虫密度明显大于第1代和第3代。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浚县第2代成虫密度为4 916头,2013年河南省中东部发生较重,民权县和长葛市第2代成虫密度分别达到8 409头和5 390头。对成虫监测结果分析发现,2012—2013年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与降雨量和温度的关系不稳定,但每年第2代成虫密度与该年5、6月下旬日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依据5、6月下旬的降雨量和温度建立的2012年和2013年第2代成虫密度自然对数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2和0.752,可较好地反映二点委夜蛾第2代成虫的发生密度。

  • 相关文献

[1]广西降雨量时空变异规律. 代俊峰,王娜,杜君,韩培丽,关保多. 2013

[2]鄂南棕红壤区不同植茶年限茶园CH_4通量特征. 孙贇,林杉,Muhammad Shaaban,何志龙,张水清. 2017

[3]河南省无籽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徐小利,常高正,赵卫星,李晓慧,杨帆,张四普. 2010

[4]河南辣椒产业分析. 詹玉丝. 2008

[5]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田彩红,王瑛,封洪强,刘顺通,邱峰,李国平. 2015

[6]二点委夜蛾非典型嗅觉受体AlepOrco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田彩红,刘晓光,黄建荣,王瑛,封洪强. 2020

[7]河南省麦秸饲用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何文龙,冯长松,李绍钰,王二耀,王成章. 2013

[8]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2009

[9]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河南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赵博,田云峰,闫文斌,侯梅生,王丽英. 2010

[10]1985-2013年河南省棉花品种试验及审定概述. 刘桂珍,马宗斌,霍晓妮,王振宇,李武,张金宝. 2014

[11]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利用现状慨况. 赵博,徐献军. 2013

[12]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李心宁,李立. 2017

[13]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2017

[14]河南省畜牧产业化集群发展与培育研究. 白献晓,温青玉,徐照学,毕鲁侠,岳世魁. 2016

[15]河南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杨红旗,汪秀峰,郝仰坤. 2010

[16]河南省黄河滩区贫困问题成因与对策. 张辉,田建民,李长法,郑方,景丽,凡军洲. 2010

[17]新常态下增强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李保全,苏磊,路燕,李茜茜,田云峰. 2015

[18]河南省油菜生产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程传贵. 2010

[19]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在河南省实施的可行性. 王安建,侯传伟,魏书信. 2008

[20]河南省主要生物质能源树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任银玲,毛家伟,张翔,张玉亭,李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