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微微 1 ; 周怀平 2 ; 黄绍敏 3 ; 杨军 4 ; 刘树堂 5 ; 马俊永 6 ; 张淑香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4.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5.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碱性土;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有效磷效率;有机质;磷盈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1 年 27 卷 002 期
页码: 263-2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周期为1991-2011年.所有定位施肥试验均设有不施磷肥(P0)、单施化学磷肥(P)、化肥配施秸秆(P+S)、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P+M)5个处理,施磷方式和施磷量不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作物产量、有机质、p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土壤磷盈亏、磷肥利用率的关系,用冗余分析得出每100 kg/hm2磷盈余下土壤有效磷变量(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P0处理土壤磷亏缺为-357.73~-28.21 kg/hm2,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下降,下降速率为0.14 mg/(kg·year),此处理下作物产量较低,小麦低于2000 kg/hm2,玉米低于400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P,P+S,M,P+M)土壤磷表现为盈余,21年连续施肥磷总盈余为23.65~860.93 kg/hm2,磷盈余量顺序为P+M>P>P+S>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上升,年平均上升速率为P+M[4.85 mg/(kg·year)]>M[1.87 mg/(kg·year)]>P+S[0.65 mg/(kg·year)]>P[0.63 mg/(kg·year)].施用磷肥的小麦产量为3399~788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玉米产量为4186~9176 kg/hm2,以P+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P处理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方程模拟(P<0.01),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达到22.47和20.68 mg/kg后不再增加.小麦P+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17%;玉米以M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45%.小麦和玉米磷肥利用率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而上升,以P+S处理上升最快,P+M处理上升最慢.5个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盈亏均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每亏缺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下降0.90 mg/kg;每盈余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量为M(22.10 mg/kg)>P+M(10.60 mg/kg)>P+S(3.90 mg/kg)>P(2.60 mg/kg).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能解释土壤有效磷效率变异的85.0%,是土壤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碱性土壤上小麦和玉米的磷肥利用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是提升土壤累积磷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长期单施有机肥或者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效率较高.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潮土有效磷含量较高,容易造成磷在土壤中的淋洗和固定,需减少磷肥总施用量并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比例,从而达到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 相关文献
[1]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黄少辉,杨军芳,刘学彤,杨云马,邢素丽,韩宝文,刘孟朝,贾良良,何萍. 2020
[2]功能微生物菌剂防控设施菜田土壤磷素面源污染的效果. 崔佳萌,刘蕾,李博文,张国印,赵欧亚,郜静,李玭,刘辉,马丽敏,王凌. 2021
[3]小麦对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中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马民强,张永强. 1994
[4]不同种植模式对砂质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Xing Suli,邢素丽,杨军芳,Yang Junfang. 2016
[5]不同作物对低肥力砂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XING Su-li,邢素丽,李会龙,LI Hui-long,YANG Jun-fang,杨军芳,WANG Peng-fei,王鹏飞,SUN Shi-you,孙世友,JIA Liang-liang,贾良良,韩宝文,HAN Bao-wen,RU Shu-hua. 2016
[6]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河北潮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孙丽敏,李春杰,何萍,刘孟朝,胡景辉. 2012
[7]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赵士诚,曹彩云,李科江,仇少君,周卫,何萍. 2014
[8]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9]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马俊永,李科江,曹彩云,郑春莲. 2007
[10]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2025
[11]施用化肥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的影响. 马俊永,陈金瑞,李科江,曹彩云,郑春莲. 2006
[12]自然生草和有机物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焦蕊,赵同生,贺丽敏,许长新,郝宝峰,于丽辰. 2008
[13]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及变化特征. 胡景辉,孙丽敏,高倩,雷雅坤,刘宁. 2016
[14]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演变规律. 胡景辉,孙丽敏,雷雅坤,刘宁. 2016
[15]河北滨海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评价. 张国新,王秀萍,刘艳辉,王贵政. 2012
[16]淡水养殖底泥净化复合芽孢杆菌的筛选与应用. 张翠绵,贾楠,胡栋,彭杰丽,王占武. 2017
[17]快速测定有机原料中有机质含量的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 2012
[18]近30a河北省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农田土壤肥力演变. 贾良良,刘克桐,杨云马,韩宝文,刘孟朝. 2016
[19]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褐土土壤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Zhang Guoyin,张国印,Ru Shuhua. 2012
[20]吡虫啉沟施防治小麦蚜虫初探.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固碳速率;作物产量
-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金阳;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张俊鹏;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硅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产量
-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作者:曹彩云;党红凯;李佳;刘学彤;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
关键词:低平原区;玉米单作;一年一作;高产高效;产量性状;灌浆特征;播期;气象因子
-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毕言鹏;郑春莲;党红凯;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王赫;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沟灌;土壤盐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施用有机肥对咸水灌溉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作者:王艺乔;郑春莲;李科江;党红凯;曹彩云;马俊永;吴雨晴;张俊鹏
关键词:咸水;有机肥;土壤盐分;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
作者:刘建玲;吴晶;贾可;廖文华;吕英华;马俊永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磷素;磷肥;供磷能力;产量效应
-
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盐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作者:苟淇书;党红凯;马俊永;张俊鹏;李全起;王欣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盐分;咸水灌溉;土壤容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