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丽 1 ; 王庆彪 1 ; 郑鹏婧 1 ; 张双双 1 ; 王子睿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萝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性状表现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09 期
页码: 1386-13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银玉’白萝卜小孢子胚状体为试材,研究激素对胚状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2mg/L 6-苄氨基嘌呤(6-BA)能够促进胚状体分化成再生植株,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可促进再生植株生根,IBA效果好于NAA,IBA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mg/L。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对163株小孢子再生苗的倍性进行测定,表明萝卜小孢子再生株的自然加倍率为82.21%,17.79%为单倍体,44.17%为双单倍体,38.04%为多倍体。其中多倍体包括三倍体、四倍体、八倍体和嵌合体。观察和测定不同倍性再生植株苗期和花期的植物学性状,并与供体植株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单倍体植株弱小,没有花粉;四倍体和八倍体长势强,花粉发育正常;三倍体苗期长势与双单倍体相当,但花器官弱小,药室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花粉;双单倍体与供体植株长势相同。
- 相关文献
[1]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 张丽,白小娟. 2011
[2]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英文). 张丽,白小娟. 2010
[3]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汪维红,赵岫云,于拴仓,许明,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 2009
[4]菘蓝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亮,叶嘉,邢浩春,王玉文,焦云红,胡亚新,黄丛林. 2016
[5]葱属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梁毅,陈丽,汪李平,于春霞,田保华. 2013
[6]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后代性状分离的观察与研究. 陈斌,耿三省,刘凡,张晓芬,张宝玺. 2006
[7]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程林梅,高洪文,赵茂林. 2002
[8]黄瓜未授粉子房诱导出胚和再生植株的研究. 刘立功,王晶,赵泓,杨红红,张峰. 2015
[9]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郭永强,王建设,张慧玲,文彩香,李海真,蔡民华. 2004
[10]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植株能力的遗传分析. 赵岫云,张凤兰,徐家炳,余阳俊,张德双,孙日飞. 2008
[11]辣椒单倍体培养研究进展. 陈斌,耿三省,张晓芬,刘凡. 2007
[12]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韩硕,郭宁,张月云,宗梅,王桂香,刘凡. 2018
[13]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张伟峰,郝浩永,于拴仓. 2010
[14]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双单倍体永久作图群体. 张凤兰,赵岫云. 2003
[15]世界各国萝卜育种与生产概况. 张丽,赵秋菊. 2010
[16]萝卜CMS材料育性不稳定现象的几种表现. 张丽,陈静华. 2004
[17]萝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 张丽,赵秋菊,付传翠,白小娟. 2006
[18]预处理对萝卜离体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白小娟,张丽,许明. 2008
[19]北京萝卜萎蔫病病原鉴定及病原生长影响因子. 耿丽华,迟胜起,张丽,宁利园,史越. 2012
[20]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心里美萝卜新品系. 张丽,王庆彪,王艳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丽;王庆彪;王艳萍;吴翔宇
关键词:萝卜;产业;种质资源;品种;栽培;育种;加工;保鲜
-
萝卜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王庆彪;王艳萍;吴翔宇;郭宇;张丽
关键词:萝卜;种质资源;生物育种;新品种培育;基因组;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
-
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72B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作者:张丽;甘露;卢振华;曹高燚;邱丽娜;丁博;谢晓东;秦志列;王俊斌
关键词:小麦;WRKY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
-
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生长及RsCAT和Rs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庆彪;王艳萍;令狐波;钱慧慧;赵秋菊;张丽
关键词:萝卜;盐胁迫;RsCAT;RsSOD;基因表达
-
利用SSR标记分析白萝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王庆彪;王艳萍;张丽
关键词:萝卜;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萝卜雄性不育系
作者:张丽;王庆彪;王艳萍
关键词:水果萝卜;雄性不育;分子标记;选育
-
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心里美萝卜新品系
作者:张丽;王庆彪;王艳萍
关键词: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再生;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