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钰 1 ; 魏丹 1 ; 李艳 1 ; 王伟 2 ; 白杨 1 ; 金梁 3 ; 蔡姗姗 4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4.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增效肥料;富里酸;腐殖化;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360-136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施用增效肥料后对土壤富里酸(FA)荧光特性及腐殖化程度的影响,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和爱辉区两个试验区采取相同施肥处理,设置5个处理组:平衡施肥(NE)、平衡施肥减量25%(CK)、平衡施肥减量25%+纳米碳增效剂(T1)、平衡施肥减量25%+沸石增效剂(T2)、平衡施肥减量25%+生物炭增效剂(T3),分析土壤中FA荧光光谱特性的变化情况。三维荧光区域积分(FRI)方法不同肥料处理区域Fmax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施用增效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其中T2>T1>T3>NE>CK,沸石增效处理对于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提高土壤的供肥水平表现最为显著,其在嫩江试验区的可见荧光FA区域Ⅴ与紫外荧光FA区域Ⅲ所对应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值(PⅤ,n/PⅢ,n)较CK处理提高了5.81%,根据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将土壤FA分为C1组分和C2组分,其中C2组分与C1组分Fmax的比值(C2/C1)较CK处理提高了22.09%;在爱辉试验区的PⅤ,n/PⅢ,n较CK处理提高了4.65%,C2/C1较CK处理提高了20.93%;根据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果,各处理土壤FA可分为C1和C2两个组分,C1组分为类富里酸(Ex/Em=230nm,320/410nm),C2组分为类胡敏酸(Ex/Em=265/465nm),施用三种增效肥料均可以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其中NE>T2>T1>T3>CK。与CK处理相比,T1,T2和T3三个增效处理中,T2增效处理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采用沸石作为肥料增效剂对于土壤FA的积极作用要优于纳米碳和生物炭,因此长期施用沸石增效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 相关文献
[1]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2]退耕还湿后不同植物群系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史传奇,李艳,于少鹏,胡宝忠,金梁. 2020
[3]秸秆-牛粪发酵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李艳,魏丹,王伟,金梁,丁建莉,蔡姗姗,胡钰,白杨. 2021
[4]北方寒区河流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 史传奇,李艳,胡钰,于少鹏,金梁,陈美茹. 2023
[5]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条件下黑土DOC荧光光谱特征. 张久明,匡恩俊,迟凤琴,刘亦丹,周宝库,夏晓雨,王晓军,孙磊,常本超,魏丹. 2022
[6]不同腐熟有机物料结构及组分差异分析. 丁建莉,李沛,魏丹. 2024
[7]湿地表层底泥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 史传奇,李艳,孟令波,胡钰,金梁. 2025
[8]城市公园景观水体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 史传奇,李艳,魏丹,陈曦,李子为. 2025
[9]林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及与重金属相关性. 史传奇,李艳,胡钰,孟令波,金梁,于少鹏.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湿地表层底泥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特征及与真菌群落相关性
作者:史传奇;李艳;孟令波;胡钰;金梁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组分;真菌
-
城市公园景观水体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
作者:史传奇;李艳;魏丹;陈曦;李子为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景观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指数;荧光强度
-
不同土壤及水分对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调控氮素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
作者:张迪;杜连凤;魏丹;金梁;丁建莉;王磊;董淑祺;肖强
关键词:尿素硝酸铵溶液;土壤酸碱;土壤水分;抑制剂;夏玉米
-
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修圣智;李艳;魏丹;刘康萌;李硕;胡钰;金梁;丁建莉;杨振国
关键词: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碳排放;影响因素
-
不同谷子品种富硒能力及外源硒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子鹏;魏丹;迟凤琴;姚磊;丁建莉;李艳;金梁;何义利;李沛
关键词:谷子;叶面施硒;增效剂;籽粒硒含量;籽粒品质
-
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关键词:生物炭;白浆土;养分;玉米;产量
-
低温纤维素降解细菌Duganella sp.的分离及降解能力解析
作者:陈昭;王敬红;邓常宇;邹世杰;范寒雪;魏丹;孙宇峰;王伟东
关键词:低温;纤维素降解;产酶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