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磷素吸收特征与磷肥适宜用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逄娜 1 ; 程松 1 ; 李兴吉 1 ; 侯建勋 1 ; 梁尧 1 ; 张水梅 1 ; 任军 1 ; 刘剑钊 1 ; 梁运江 2 ; 蔡红光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2.延边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磷水平;磷素吸收量;产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812-8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长期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后玉米磷素累积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期为确定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磷肥适宜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和朝阳坡镇进行,双因素设计,主因素为磷肥水平,P2O5用量分别为0 kg/hm~2 (P0)、45 kg/hm~2 (P45)、90 kg/hm~2 (P90)、135 kg/hm~2(P135)和180 kg/hm~2 (P180),副因素为玉米品种,分别为富民985 (Fumin 985)和翔玉211 (Xiangyu 211)。测定开花期及成熟期各部位磷素吸收量、产量及其构成。【结果】地点、年份和磷处理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P90处理的产量、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均最高,较P0处理分别增加了14.4%、6.15%和5.78%(P<0.05)。与P0处理相比,2017—2019年两地的花前磷累积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以P90处理的增幅最大,其中朝阳坡2018和2019年P90处理的花前磷累积比例较P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4.5%和15.5%(P<0.05)。玉米的磷吸收量特别是秸秆中的磷累积量较为稳定,受施磷水平的影响较小,但籽粒的磷累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P0处理相比,2017年公主岭P90和P135两处理籽粒磷素吸收量增幅显著,分别为22.3%和14.6%(P<0.05);2017—2019年朝阳坡P90处理的籽粒磷素吸收量显著提高,增幅为7.03%~12.5%(P<0.05)。当施磷水平为90 kg/hm~2时,磷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将3年两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公主岭和朝阳坡最高产量分别为12161和12435kg/hm~2,对应的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77.2和71.9 kg/hm~2;两地拟合后的最佳经济施磷量为74.6 kg/hm~2。【结论】当施磷水平小于90 kg/hm~2时,增施磷肥对提高花前的磷累积比例、籽粒磷素吸收量、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有积极作用。在多年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背景下,玉米施磷(P2O5)量在71.9~77.2 kg/hm~2,可达到12 t/hm~2的产量水平。

  • 相关文献

[1]轮耕对吉林省西部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产量的影响. 王周,李强,焦云飞,高洪军,张秀芝,朱平,彭畅. 2022

[2]不同供磷水平对水稻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李前,侯云鹏,高军,楚振全,孔丽丽. 2015

[3]玉米施N、K肥及密度的三因子试验研究. 边秀芝,任军,刘慧涛. 2005

[4]东北冷凉气候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展望. 刘春光,胡水清清,马襄鸿,于洋,程正海,岳玉兰. 2024

[5]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条件下玉米钾素吸收特征及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程松,王一莹,刘培兴,张水梅,张畅,刘剑钊,梁尧,袁静超,范围,李晓林,蔡红光. 2024

[6]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7]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8]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9]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量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杨粉团,李忠芹,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李伟堂,于雷,刘春光,边少锋. 2009

[10]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王浩,刘武仁. 2015

[11]半干旱区抗旱丰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闫伟平,边少锋,张丽华,谭国波,赵洪祥,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7

[12]不同施肥量下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付稀厚,吕端春,张文军. 2016

[13]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谷岩,胡文河,王楠,陈喜凤,梁煊赫,岳杨,吴春胜. 2011

[14]施肥对不同生态区域玉米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马晶,刘海天,刘武仁. 2016

[15]重金属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梁烜赫,曹铁华. 2010

[16]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冯艳春,李万良,郑金玉,刘武仁,臧薪宇. 2007

[17]不同氮量和密度对吉单96冠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粉团,曹庆军,李贺,曹欣欣,李刚,于洪浩,姜晓莉,孔凡丽. 2019

[18]玉米质量与产量协同提高的关键技术研究.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赵福仁. 2004

[19]吉林省东部坡耕地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杜佃河,方向前,于钟富,吕端春,刘志友,王柄志. 2015

[20]不同水氮调控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凤华,张丽华,赵洪祥,蔡红梅,管俊,张淑艳,高士波,杨洪亮,邱菊.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