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产卵因素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亚洲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温度;湿度;补充营养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1995 年 03 期

页码: 9-11

摘要: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自然界中控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种群数量的优势天敌之一。目前在我国北方是应用最广泛的蜂种,人工繁殖量非常大。近年来在大量人工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工作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经常造成繁蜂寄生率很低的现象。我们在进行亦眼蜂防治玉米螟的蜂种繁育工作的过程中,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温度,湿度、补充营养和繁殖代数等因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量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以期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人工繁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和补充营养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量影响较大,最适温度为25~27℃。喂以10%蔗糖水、10%蜂蜜水和10%葡萄糖水均较喂以自来水和对照显著提高产卵量。而湿度和繁殖代数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量则无显著影响。

  • 相关文献

[1]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的研究. 李宝英,郑铁军,郭玉莲. 2005

[2]不同温湿度条件对除草剂产生玉米药害的影响. 罗婵,王宇,丛克强,郭玉莲. 2023

[3]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忠诚,赵奎军,张树权,梁虹,赵曦,韩冬伟,迟莉,杨莹,许健. 2010

[4]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5]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 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杨雪琳,李浩文,李贞,刘小侠. 2021

[6]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王亚洲. 1993

[7]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研究. 王连霞. 2008

[8]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武琳琳,王立达,赵索,董杨,杨慧莹,谭可菲,胡继芳. 2016

[9]柞蚕卵的保存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武琳琳,赵秀梅,王丽达,李青超,周超,徐婷,刘洋. 2013

[10]不同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陈立君,郭强,刘迎雪,李祥羽,赵远玲,单大朋,陈庆山. 2009

[11]黑龙江水稻冷害Ⅵ寒地水稻障碍型冷害鉴定过程的启发. 王连敏,王立志,王春艳,李锐,李忠杰,陆欣媛,李禹尧,姜丽霞. 2010

[12]黑河地区鸭跖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武,刘亚光,李宝华,李艳杰,洪峰. 2011

[13]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特征研究. 王秋菊,赵宏亮,江海,王萍,张毓,黄莹. 2011

[14]寒地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动态. 李梁,于洋,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王俊河,钱春荣,宫秀杰. 2017

[15]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温度反应特性的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谢玉锋,肖志敏. 2014

[16]不同温度条件下沙棘雄株花粉储存时间研究. 唐克. 2019

[17]温度与叶面湿润期对大豆灰斑病侵染的影响. 顾鑫,柏晓东,丁俊杰,杨晓贺,赵海红,姚亮亮,刘伟,王平. 2017

[18]光照和温度对鹅产蛋期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旦华,马渭青,程皇座,崔红霞,王浩,李满雨,赵秀华,刘国君,许丽. 2019

[19]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 张锦源,李彦生,于镇华,谢志煌,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吴俊江,Stephen J Herbtert,金剑. 2021

[20]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籽鹅繁殖性能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赵秀华,孙金艳,李满雨,刘国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