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近红外分析方法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卢宝红 1 ; 张义荣 2 ; 魏良明 2 ; 杜如珊 1 ; 刘华伟 3 ; 李建生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3.新郑市农业局

关键词: 玉米;淀粉;近红外;轮回选择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5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28-3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玉米HS-1群体的淀粉含量进行了两轮混合选择。两轮选择后群体的淀粉含量由68.15%增加到69.27%,实际增益为1.64%,提高了1.02倍,平均每轮增益0.84%。并对粒重的相关响应做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两轮粒重增益不同,C0为0.356g,C1为0.340g,C2为0.363g,两轮选择后的实际增益为1.97%。

  • 相关文献

[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糜子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田翔,沈群,乔治军,王海岗,曹晓宁. 2016

[2]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 2004

[3]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韦晋晋,赵晋鹏. 2014

[4]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5]大豆隐性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轮回选择. 李莹,李原萍. 1992

[6]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7]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王振富,双志福,张瑞仙,降彩霞. 1987

[8]轮回选择方法对运轮2号的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林何莺. 2013

[9]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2018

[10]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从事轮回选择的研究. 仇松瑛,许钢坦. 1994

[11]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特性的遗传基础及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王安乐,陈朝辉,王娇娟,邵新胜,魏国英. 1998

[12]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回交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双志福,王振富,张瑞仙. 1991

[13]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特性的遗传基础及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王安乐,赵德发,陈朝辉,王娇娟,邵新胜,魏国英. 2000

[14]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 2014

[15]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对温室番茄植株糖代谢的影响. 曹晋军,温祥珍,李亚灵. 2011

[16]土壤保水扩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刘娜,晋日亚,南建福. 2010

[17]糜黍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 张丽珍,冀佩双,罗旭枭,穆虹彰,秦雁鹏,牛宇,乔志军. 2016

[18]糯玉米淀粉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江宁,丁卫英,张玲,杨春. 2019

[19]山西主要杂粮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丁卫英,张玲,张江宁,韩基明,杨春. 2019

[20]3种高粱品种淀粉特性和酿造黄酒的风味品质分析. 王志伟,闫凤霞,徐嘉良,柳青山,任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