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紫云英地方种质资源品种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春梅 1 ; 刘彩玲 1 ; 王利民 1 ; 王飞 1 ; 张辉 1 ; 曹卫东 1 ; 黄毅斌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品种;物侯期;生物量;抗病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441-4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10个紫云英地方品种之间的经济性状、物侯期及抗性进行研究,以期正确评价各地方品种的特性,筛选适宜福建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地方品种,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做基础。结果表明:‘信阳种’、‘大悟种’、‘湘乡种’和‘光泽种’在福建表现为早熟,早熟品种盛花期鲜草产量平均为44 225.59 kg/hm~2,低于中、迟熟品种。‘大悟种’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分别达48 015.75、342.04 kg/hm~2,且抗寒性和抗病性强,可作为优良的早熟品种。此外,中、迟熟品种地上鲜草产量平均达52 600.43 kg/hm~2,从高到低依次为:‘余江大叶’>‘南桥种’>‘升钟种’>‘金沙种’>‘常德种’>‘弋江籽’。鲜草产量高的品种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叶周长等参数值一般比较大;叶面积和叶周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SPAD值(叶绿素)与叶面积、叶周长未有明显的相关性。中、迟熟品种中‘升钟种’、‘余江大叶’和‘金沙种’植株的抗寒抗病能力较高,氮、磷、钾含量较高,氮2.85%~3.00%,磷0.31%~0.34%,钾3.11%~3.85%,成熟期时每荚粒数、千粒重、种子产量也都较高,分别达7.34~7.85粒、3.35~3.42 g、333.01~346.52kg/hm~2。以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综合良性状为选育目标,‘升钟种’、‘余江大叶’和‘金沙种’这3个中、迟熟品种在福建的适应性较好,可作为今后扩繁品种或新品种选育的材料。

  • 相关文献

[1]闽侯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研究. 张辉,吴一群,兰忠明,林新坚,曹卫东,张伟光. 2011

[2]紫云英新品种(系)在闽侯地区适应性研究. 吴一群,张辉,兰忠明,张伟光,林新坚. 2012

[3]不同紫云英品种物候期及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张辉,曹卫东,吴一群,邱孝煊,张伟光,林新坚. 2010

[4]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 林新坚,兰忠明,张辉,王飞,何春梅. 2014

[5]取样策略对SSR标记鉴别紫云英品种能力的影响. 陈坚,林新坚,钟少杰. 2015

[6]长汀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 林新坚,兰忠明,张辉,吴一群,李昱,杨秉业,曹卫东. 2010

[7]9个芦笋品种在福建的适应性分析. 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甘林,代玉立,杨秀娟,陈福如. 2017

[8]圆叶决明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及镉吸收效果研究. 钟珍梅,王义祥,黄毅斌. 2010

[9]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营养品质及卫生质量分析. 邱孝煊,张伟光,张辉,吴一群,兰忠明,林新坚. 2012

[10]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孙清信,陈坚,张辉,祁建民,林忠平,胡鸢雷,林新坚. 2012

[11]陕西南部紫云英资源考察报告. 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余涛,黄毅斌. 2019

[12]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刘彩玲,黄毅斌. 2021

[13]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 王飞,刘彩玲,何春梅,李清华,刘玉洁,黄毅斌. 2021

[14]9个绿肥紫云英品种(系)在汉中地区的适应性. 吴玉红,王吕,郝兴顺,何春梅,崔月贞,黄毅斌,张春辉,何忠军. 2021

[15]PEG胁迫下不同紫云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李清华,黄毅斌. 2019

[16]不等量翻压紫云英处理下黄泥田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刘彩玲,王瑞,李昱,王利民,何春梅. 2019

[17]紫云英干粉与等量全价配合饲料喂猪效果比较. 邱孝煊,张辉,吴一群,何春梅,王利民,刘彩玲,黄毅斌. 2020

[18]紫云英新品种闽紫1号的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林多胡,陈云平,叶永秦,乐开富,蔡阿瑜,张尚兴. 1993

[19]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张梦,史鹏飞,刘春增,李本银,丁丽,张琳,郑春风,张成兰,何春梅,施海帆,吕玉虎,常单娜,曹卫东. 2023

[20]紫云英磷素养分高效利用品种筛选. 兰忠明,钟少杰,何春梅,李清华,林新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