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戚存扣 1 ; 浦惠明 1 ; 张洁夫 1 ; 傅寿仲 1 ; 陈新军 1 ; 高建芹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3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145-15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应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遗传来源不同的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间66个双列组合的单株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1个组合单株籽粒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超高亲优势率为70 24%(30 70%~218 10%)。产量性状中,8个组合千粒重表现超高亲优势(3 57%~20 48%),其中7个组合为低千粒重亲本组合;47个组合单株角果数具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28 02%(0 93%~97 87%);13个组合的每角粒数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11 67%。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超高亲杂种优势明显,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潜力较大;杂交油菜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源自单株角果数的杂种优势,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小。文中讨论了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途径。

  • 相关文献

[1]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油菜选育研究初报.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 2002

[2]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 陈锋,张洁夫,张维,付三雄,陈松. 2016

[3]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芹,伍贻美,傅寿仲. 2001

[4]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同菜选育研究初报. 张洁夫,傅寿仲. 2002

[5]芝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刚华,童晓利,徐生,赵荷娟. 2002

[6]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现. 崔士友,张蛟蛟,冒宇翔. 2016

[7]氮肥运筹对皖麦48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 陈庭木,秦德荣,徐大勇,方兆伟,樊继伟,钟环,卢百关. 2007

[8]苏北沿海滩涂盐碱地上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耐盐性比较. 董静,邢锦城,朱小梅,丁海荣,刘冲,赵宝泉,温祝桂,洪立洲. 2017

[9]不同播期对越冬结球甘蓝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潘跃平,毛忠良,孙春青,陈智超. 2017

[10]油丰宝对油菜的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朱云林,诸俊,俞春涛,杜小凤,顾大路,徐建明,王伟中. 2001

[11]氮肥运筹对连麦2号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王龙. 2009

[12]宁麦9号×镇麦168小麦F_2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温明星,李东升,胡芳芳,陈琛,曲朝喜. 2018

[13]不同年份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许凌,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张巧凤,王才林. 2008

[14]沿海地区高产杂交油菜产量因素分析. 单忠德,万林生,孙红芹,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 2010

[15]双低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周传珠. 2008

[16]大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稀施保的效果研究. 陈健,乔海龙,陈和,沈会权,陶红,臧慧. 2011

[17]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2014

[18]氮素与密度互作对强筋小麦烟农19号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王龙. 2007

[19]优质水稻产量性状特点及其改良策略. 王建平,乔中英,周新伟,谢裕林,朱勇良. 2003

[20]播期对大棚栽培鲜食春大豆产量的影响. 夏礼如,邱海荣,崔世友.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