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富芸 1 ; 赵丹 1 ; 刘宇 1 ; 马成 2 ; 朱宇珂 2 ; 李莉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桃;苯醚甲环唑;消解行为;膳食风险评估
期刊名称: 现代农药
ISSN: 1671-5284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59-65
摘要: 为研究苯醚甲环唑在桃上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残留田间试验得到了其在桃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0~2.5 mg/L范围内,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0.020~1.0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定量限(LOQ)为0.02 mg/kg。苯醚甲环唑在桃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0~13.08 d。苯醚甲环唑按推荐有效剂量133.3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末次施药21 d时采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中值为0.065 mg/kg,最大值为0.41 mg/kg。桃中苯醚甲环唑对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的贡献率为0.007%~0.380%,急性暴露风险商为1.50%~5.97%,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产生潜在的膳食风险,但儿童暴露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本试验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2016
[2]自然状态下小叶锦鸡儿、梨、枣、桃芽、叶、枝中甜菜碱含量的比较. 郭世军,牛宇,宋志辉,郜春花,周怀平,牛西午. 2008
[3]‘署脆红’桃果实质地性状分析. 陈双建,赵雪辉,成继东,安栋,李智,郜敏,司三梅. 2019
[4]桃杂交后代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韩玉虎,董冰,田歌,王璐,田建保,安·尼古接. 2011
[5]不同品种桃果实糖、酸、Vc含量分析. 黄丽萍,张倩茹,尹蓉,杨萍,杜海燕,张静. 2017
[6]低糖桃酱加工工艺的研究. 曹彦清. 2010
[7]桃品种金秋在山西长治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程恩明,程慧,董冰,孟利峰. 2014
[8]桃新品种‘署脆红’的选育. 陈双建,赵雪辉,成继东,安栋,李智,郜敏. 2018
[9]桃硬度与果实部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黄丽萍,杨萍,张倩茹,尹蓉,杜海燕. 2017
[10]~(60)Co—γ辐照对桃果实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石建新,张瑞宇,李效静,王永兴. 1993
[11]不同低温处理对桃1年生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赵雪辉,成继东,陈双建. 2017
[12]桃果实糖酸含量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宋火茂. 1992
[13]无硫复合护色剂对冷藏桃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李新明,高忠东,张倩茹,尹蓉,赵鑫,韩基明. 2019
[14]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冷藏桃的冷害作用功效研究. 李新明,张倩茹,尹蓉,赵鑫,李群,高忠东,韩基明,孟晶岩,王峰. 2018
[15]桃树丰产增效生产管理技术. 黄丽萍,张倩茹,杨萍,张静,杜海燕. 2016
[16]桃杂种(F_1)果实重量的遗传研究. 陈双建,李安根. 2006
[17]金纹细蛾在苹果·梨·桃上的种群动态研究. 吴国艳,张利军,王芸芸,聂磊去,王鑫. 2014
[18]早熟桃新品种‘锦玉’. 陈双建,董冰,杨萍,黄丽萍,郜敏. 2014
[19]桃树树形研究进展. 陈双建,赵雪辉,成继东,李智,安栋. 2019
[20]桃、油桃自由授粉后代基因性状分离趋势. 王艳梅,韩玉虎,董冰,田歌,田建保,尼古拉.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吕梁山红枣经济林成本收益的盈亏平衡分析
作者:殷海善;赵丹;孟志兴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吕梁红枣;收支平衡分析
-
山西省红枣产业的收益与比较收益研究
作者:赵丹;殷海善;贺润平;孟志兴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红枣产业;经济效益;比较效益
-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作者:雷海英;武擘;贾彦琼;王玺;李莉
关键词:大豆;外植体;诱导
-
棉花幼苗受铅、镉胁迫的抗氧化酶反应
作者:王霞;吴霞;马亮;赵丹;李燕娥
关键词:棉花;铅;镉;胁迫;抗氧化酶
-
高粱壳栽培白灵菇的研究
作者:程永钢;粱笃;杨伟;杨婷婷;李拉弟;李莉
关键词:高粱壳;栽培;白灵菇
-
亚美尼亚杏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田建保;戴桂林;陈秋芳;李莉;王树德
关键词:
-
亚美尼亚杏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田建保;戴桂林;陈秋芳;李莉;王树德
关键词:亚美尼亚杏;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