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肖兰 1 ; 崔昌华 1 ; 鲁海菊 2 ; 郑服丛 1 ; 侯会霞 1 ; 易克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试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试验室

2.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甘蔗;香蕉;水稻;CO2;碳源;光合作用;新途径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8 期

页码: 37-43

摘要: 为了探索验证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途径存在的真实性,把甘蔗、香蕉组培苗放入密闭、全日光照、无CO2和无微生物的环境中,将其培育在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结果表明,只要培养基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蔗糖或乳糖有机碳,在缺乏CO2的环境中,甘蔗、香蕉苗都能生长良好.而在无有机碳源且缺CO2的环境中,试材生长衰弱且时间长了会干枯死亡.因此甘蔗和香蕉能从根系吸收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供地上部生长.此外本研究还在采用人工气候箱保证正常光合作用的条件下,通过沙培测试水稻秧苗在不同碳源补充情况下的生长状态,以此进一步验证水稻根系对土壤中碳源的吸收.结果显示,水稻苗在MS补充以上3种碳源条件下生长良好,补充无碳源MS的情况下初期生长良好,后逐渐生长迟缓直至干枯死亡.证实水稻苗能通过根系直接吸收碳源,同时发现,MS过量施用且缺乏碳源能导致土壤pH降低.研究结果证实,植物除了利用光合作用获取碳外,还可以通过根部吸收碳,获取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合成生长所需物质,正常生长发育.

  • 相关文献

[1]叶细胞CO_2和羧化效率在龙眼树生理营养调控催花过程的协同作用. 李虹. 2017

[2]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魏军亚,刘德兵,魏守兴,谢子四,陈业渊. 2009

[3]幼龄胶园间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罗萍,姚艳丽,贺军军,程儒雄,马德勇,黄海杰,华元刚. 2013

[4]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李梦楚,王定发,周汉林. 2013

[5]粤西地区甘蔗、香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韩广勇,邓卫武,范武波,陈炫,王文壮,文尚华. 2014

[6]白条纹水稻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分析. 王立丰,陈月异. 2010

[7]禾本科主要作物抗旱相关基因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邢淑莲,姚艳丽,徐磊,胡小文,刘洋. 2014

[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 郑亚军,陈华,李艳,黄宇峰,赵松林. 2008

[9]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刘红,曾凡逵,许春梅,谭乐和. 2011

[10]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 2007

[11]不同碳、氮源对优势藻株Hhw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马帅,胡小文,付莉莉,弓淑芬,谭德冠,张家明. 2011

[12]海南岛药用植物海巴戟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符瑞益,张新春,罗大全. 2012

[13]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4]元素缺乏和外加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KMMCC FC-21)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蔡佳佳,费小雯,李亚军,胡新文,郭建春,邓晓东. 2011

[15]油茶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6]不同生物利用度碳源对蚯蚓堆肥影响分析. 孔令玮,王孔檀,麦力文,伍玉鹏,王熊飞,王朝弼,林嘉聪,李勤奋. 2024

[17]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郑肖兰,崔昌华,鲁海菊,吴伟怀,谭施北,易克贤. 2025

[18]Chelex-100法快速提取镰刀菌基因组DNA. 杨歆璇,羊玉花,杨腊英,李松伟. 2010

[19]香蕉果皮带毛突变体的鉴定与初步研究. 徐立. 2006

[20]香蕉枯萎病菌pac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松伟,黄俊生,羊玉花,杨歆璇,贾慧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