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英虎 1 ; 孟珊 1 ; 贺建波 1 ; 王宇峰 1 ; 邢光南 1 ; 赵团结 1 ; 盖钧镒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重组自交系;百粒重;连锁定位;QTL-allele矩阵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22 期

页码: 4408-44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解析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的QTL及其等位变异效应,探究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存在超亲分离的原因,为进一步培育不同类型百粒重大豆提供遗传依据。【方法】利用以先进2号和赶泰2-2为亲本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为材料,在2009—2011年共5种环境下测定百粒重表型数据,建立具有400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选用QTLNetwork V2.1软件中混合模型区间作图方法(mixed 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对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研究。在定位结果基础上,分析每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每个家系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类型,建立百粒重QTL-allele矩阵。【结果】5种环境试验的平均结果,亲本先进2号和赶泰2-2的百粒重分别为16.92和14.14g,重组自交系百粒重变幅为12.09—25.01 g,存在超亲分离,多环境下遗传变异系数(g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16.06%,遗传率为96.17%。利用MCIM方法联合5环境原始数据,总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10个加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69%—14.93%,其中Sw-05-2、Sw-08-1、Sw-12-1和Sw-17-1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91%、14.93%、7.80%和5.01%,Sw-13-3为以往未见报道并兼具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位点。上位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小,变幅为0.31%—3.44%,其中Sw-e4的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联合多环境方差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解析大豆百粒重的遗传结构,发现加性QTL累积贡献了47.91%表型变异,上位性QTL累积贡献13.06%表型变异,未检测出的微效QTL累计解释了35.20%的表型变异。在定位的同时,获得了QTL等位变异的效应,分析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中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组成,建立了NJRSXG的百粒重QTL-allele矩阵;两亲本分别具有7对和3对加性增效等位变异,属互补型组合;矩阵中没有一个重组自交家系包含所有减效等位变异或增效等位变异,表明重组自交家系具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大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增效等位变异,小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减效等位变异;说明百粒重位点间的重组是产生超亲家系的重要原因。【结论】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能够产生超亲分离家系;联合多环境数据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百粒重QTL位点间的重组是超亲分离的原因;重组自交家系间具有进一步重组的潜力。

  • 相关文献

[1]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籽粒性状关联分析. 杨红燕,何庆元,张英虎,杨华伟,向仕华. 2021

[2]大豆Rubisco大亚基含量QTL定位(英文). 印志同,孟凡凡,宋海娜,晁毛妮,喻德跃. 2013

[3]TD70/Kasalath RILs群体检测水稻穗部主要性状位点. 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 2013

[4]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洪德林,薛林,胡加如,黄小兰,江建华,郭媛. 2010

[5]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相关关系研究. 姜朋,李斯深,马鸿翔,张鹏,孙庆泉. 2013

[6]不同年份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许凌,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张巧凤,王才林. 2008

[7]薄皮甜瓜重组自交系群体果实性状遗传分析. 闫洪朗,王曼曼,王康,何林池,魏小云. 2021

[8]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梁文化,陈涛,姚姝,赵凌,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春芳,路凯,赫磊,王才林,张亚东. 2021

[9]水稻地方品种高抗性淀粉含量QTL挖掘与定位. 林静,张云辉,张所兵,陈海元,朱晓妹,唐伟杰,方先文. 2021

[10]水稻重组自交系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蘖角的QTL检测(英文). 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王才林. 2013

[11]利用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QTL. 张所兵,张云辉,陈海元,林静,汪迎节,朱晓妹,宋春凤,方先文. 2020

[12]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方先文,张云辉,肖西林,张所兵,林静,汪迎节. 2017

[13]利用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种子耐低温发芽QTL. 张所兵,张云辉,林静,陈海元,汪迎节,朱晓妹,宋春凤,方先文. 2021

[14]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张颖慧,董少玲,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 2013

[15]长穗型水稻地方品种中穗长QTL的挖掘与定位. 张云辉,张所兵,林静,汪迎节,方先文. 2018

[16]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QTL. 张亚东,赵春芳,周丽慧,姚姝,于新,丁丹,Tsutomu Matsui,王才林. 2015

[17]小麦品种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分析. 高力,陈飞,周立人,陆维忠. 2005

[18]不同环境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李余生,汤国辉,管荣展,王才林,张红生. 2007

[19]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穗部主要性状的QTL. 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王才林. 2014

[20]陆地棉重组近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析. 张伟,刘方,黎绍惠,王为,王春英,张香娣,王玉红,宋国立,王坤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