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罡 1 ; 赵飞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变化;温度;蚜虫;影响;体温调节;适应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4 年 51 卷 06 期

页码: 1435-144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麦蚜是体型小、生活周期短的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是影响麦蚜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野外观测、预测模型及模拟试验的研究进展。气候变暖将导致麦蚜的主要分布和为害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气候变暖增加了生长季的有效积温,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盛虫期等物候发生期提前;温度升高提高了麦蚜的越冬存活率,使温带地区春夏季种群数量增加;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物种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可能影响麦类作物-麦蚜-天敌昆虫多营养级系统的种间互作。麦蚜的耐热性较差,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幅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夜间最低温升高、极端高温幅度和频率增加等典型特征对其有深刻影响。高温的幅度、持续时间对麦蚜的存活和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夜间变暖导致麦蚜存活线性下降,进一步恶化了日间高温对蚜虫的不利影响;极端高温事件的幅度和频率影响麦蚜的种群增长参数,不同种类麦蚜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非对称响应改变了麦蚜种间的相对适合度、时间和空间上的群落结构和物种间的相对优势度。麦蚜可通过爬行和跌落等行为来缓解气候变暖造成的高温胁迫,在研究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麦蚜对气候变暖的适应和缓冲能力。如何人工模拟气候变暖趋势下温度的变化模式,精巧设计试验反映气候变暖主要特征,开展接近自然界变化的温度模式对麦蚜的影响和麦蚜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响应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长治市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及致灾效应分析. 申超,张红英,郭春生,张晋保,徐玉军,程永明. 2013

[2]气候环境对谷子的影响研究. 郭盛,贾苏卿,禾璐. 2018

[3]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 王随保,陈斌,王义,卜鸿梅. 2003

[4]甘蓝蚜优良球孢白僵菌BD061-3菌株的筛选. 刘帅,李瑞军,陆秀君,李静,董建臻,谢咸升. 2009

[5]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关春林. 2019

[6]甘蓝蚜虫田间防治研究. 郑竹胜,邢鲲,赵飞,王建民,赵凌瑞. 2015

[7]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马冬菊,刘珍,范小平. 2018

[8]玉米常见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新技术. 黄欣,邢荣平,王世荣,郭建芳,武小平. 2016

[9]几种杀虫剂防治大豆蚜虫对比试验. 韩文清,尹蓉,秦一凡. 2018

[10]高粱抗蚜虫研究综述. 李金梅,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常玉卉,张晓娟. 2006

[11]转菊芋凝集素基因棉花研究初报. 张林水,朱祯,上官小霞,吴霞,常团结,李波,李燕娥. 2005

[12]种子包衣防治燕麦苗期蚜虫和红叶病的药效试验. 杨富,李荫藩,韩志顺,王慧,李刚. 2013

[13]0.5%藜芦碱可溶液防治棉蚜试验. 范巧兰,刘珍,张丽萍,张贵云,魏明峰. 2015

[14]马铃薯蚜虫农药防治效果筛选试验. 范向斌. 2014

[15]3%啶虫脒乳油对4种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朱九生,乔雄梧,王静,秦曙. 2001

[16]48%丁硫克百威·啶虫脒油悬浮剂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马冬菊,刘珍,范小平. 2018

[17]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查和试验观察为例. 褚清河,闫明,薛献来,潘根兴. 2011

[18]1961-2010年山西省的降雨量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冯瑞云,雷梦林,侯雅静,李海燕,程宏,王慧杰,刘霞. 2018

[19]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2019

[20]黄淮海北片模拟增加和降低温度对麦田地温、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靖华,马爱平,亢秀丽,王裕智,崔欢虎,张建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