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化肥药模式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凡迪 1 ; 魏全全 2 ; 肖华贵 3 ; 饶勇 3 ; 杨斌 3 ; 冯泽蔚 1 ; 冯文豪 1 ; 曾涛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2.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关键词: 直播冬油菜;肥药模式;喀斯特山区;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194-2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肥药模式,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贵州省11个冬油菜主产县(市、区)连续2 a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药模式(T1:传统肥药模式、T2:优化肥药模式、T3:优化肥药模式下不施用化肥和T4:优化肥药模式下不喷施农药)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肥药技术。结果显示,与T1相比,T2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9.9%,农药投入量减少69.5%。T2模式(直播冬油菜)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低于T1处理,2018—2019年T2处理的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角果密度分别比T1处理低9.8%、26.4%、10.9%、10.2%和24.2%,2019—2020年分别低9.5%、28.3%、12.8%、10.9%、23.9%;但T2处理有群体优势,2 a收获密度较T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99.0%、194.2%。2aT2冬油菜产量分别为2224.4和2 103.3 kg/hm2,较T1分别增加10.1%和3.7%。T2化肥利用效率和农药防治效率2 a分别为2.20、2.14和141.82、106.23 kg/kg,显著高于T1。T2冬油菜2 a产值和净收益分别为11 121.8、10 516.4和5 286.8、4 681.4元/hm2,较T1分别增加1 020.0、371.6和2 625.0、1 976.6元/hm2,实现节本增收。结果表明,当前优化肥药模式(T2)能够满足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长,能有效提高冬油菜产量、肥料和农药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此优化肥药模式可作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产的主推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油菜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侯燕,侯剑. 2004

[2]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型牧草筛选试验研究. 龙忠富,唐成斌,孟军江,刘正书,莫本田. 2007

[3]喀斯特山区流水养殖鲟鱼的效果. 李道友,周路,杨兴,李正友,张龙涛. 2010

[4]喀斯特山区鲟鱼苗种的培育. 李道友,周路,李正友,杨兴,张龙涛. 2009

[5]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刍议. 龚德勇,谢惠珏,王朝珍. 2000

[6]豆科饲用灌木多花木蓝803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产表现. 罗天琼,莫本田,王小利,谭金玉,龙忠富,赵明坤. 2016

[7]喀斯特山区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吴长举,李正友. 2010

[8]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型牧草筛选试验研究. 龙忠富,唐成斌,孟军江,刘正书,莫本田. 2007

[9]喀斯特山区2个鲫鱼群体基于转铁蛋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周其椿,安苗,王金娜,郭健康,杨兴,李建光. 2016

[10]喀斯特山区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开发研究. 赵泽英,彭志良,高雪,韩峰,刘文锋. 2009

[11]喀斯特山区乡土灌木种子吸胀与萌发特性. 张进国,王普昶,王慧慧,吴佳海,张圆,赵钢. 2014

[12]多花木蓝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 罗天琼,莫本田,张瑜,王普昶,龙忠富,马宁. 2015

[13]喀斯特山区水库底泥养分与重金属的含量特征——以阿哈水库为例. 严莲英,范成五,刘桂华,胡岗,陈江博,秦松. 2017

[14]香根草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研究与应用. 王文华,熊元,孙锐锋,秦柱,李定友,胡海. 2008

[15]喀斯特山区农用地整治项目区土壤调查及改良利用措施. 何冠谛,林昌虎,熊源新,童倩倩,邓冬冬,杨柳. 2014

[16]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彭志良,赵泽英,李中元,李莉婕. 2008

[17]喀斯特山区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韩孝六,舒田,赵泽英,聂克艳. 2013

[18]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对策:以桐梓县为例. 李渝,蒋太明,王静. 2009

[19]喀斯特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草种筛选研究. 龙忠富,唐成斌,刘秀峰,刘正书,孟军江. 2006

[20]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分区初探. 张建,秦松.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