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美 1 ; 赵广才 1 ; 石书兵 2 ; 常旭虹 1 ; 王德梅 1 ; 杨玉双 1 ; 郭明明 3 ; 亓振 1 ; 王雨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施氮量;灌水量;黑麦;光合特性;灌浆特性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179-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5%;W3为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前期处理同W1,从开花期开始控水到收获,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氮量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N1(施纯氮150 kg·hm-2)、N2(施纯氮240kg·hm-2)、N3(施纯氮33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控水对漯珍一号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能够有效提高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严重水分亏缺(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阻碍了灌浆后期光合作用的进行。施氮量相同时,理论籽粒最高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3,且W1快增期结束时间较晚、快增期持续时间最长,有利于延长灌浆过程和粒重的增加;W2时,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但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增加。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和花后充足供水处理为较优肥水组合。本研究结果为黑粒小麦生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郭明明,亓振,王雨,刘孝成. 2016

[2]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5

[3]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钟少斌,张德玉,周楠,蒋建东,姚景侠,A.RLEITCH,I.JLEITCH. 1991

[4]一个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的细胞学鉴定. 钟少斌,姚景侠. 1992

[5]生物素标记的重复DNA序列与黑麦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钟少斌,张德玉,李浩兵,姚景侠. 1995

[6]黑麦染色体C-带图象电脑自动分析. 姚景侠,蒋建东,钟少斌,吕玉琦. 1990

[7]1B/1R易位系——“84059-4-2”的细胞学鉴定. 钟少斌,姚景侠. 1991

[8]复合青贮剂对黑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杨杰,顾洪如,翟频,康鲁风. 2007

[9]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10]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苏玉45灌浆特性及抗倒伏能力分析. 王军,祝庆,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迟铭,徐艳,徐大勇. 2020

[11]9个品种(系)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孙金英,曹宏鑫,焦玉光,王进. 2016

[12]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林闯,刘璐,李建明,尹莲,许文钊,罗德旭,孙玉东,赵建锋. 2024

[13]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粳稻颖花形成及籽粒充实的影响. 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董明辉. 2017

[14]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尹金来,周春霖,洪立州,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15]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 董明辉,顾俊荣,陈培峰,韩立宇,乔中英. 2015

[16]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 周根友,汪波,夏华. 2018

[17]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18]施氮量对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岳芳,陈留根,周炜,王子臣,薛新红. 2009

[19]苏棉15号大麦后地膜移栽配套技术研究. 潘群斌,蔡立旺,陈建平,卞加和,陈志元,丁大见. 2001

[20]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品种品质的影响. 胡曙鋆 ,徐大勇 ,杜永 ,徐敏权 ,王学红.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