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蚕豆青秸翻压对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钦 1 ; 陈正刚 1 ; 崔宏浩 1 ; 朱青 2 ; 宋启堃 3 ; 胡萍 4 ; 宋兴香 4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3.贵州省贵定县洛河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4.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农业技术中心

关键词: 蚕豆;养分利用;秸秆翻压;玉米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5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632-6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利用蚕豆青秸提高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最佳秸秆翻压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蚕豆青秸作绿肥翻压对土壤养分、化肥利用率、农学效益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蚕豆秸秆翻压量。结果表明:蚕豆秸秆翻压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显著一元二次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138x2+98.232x+8149.5,相关系数r2=0.9035。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玉米籽粒产量增加17.14%~21.94%,氮肥利用率提高9.5%~10.9%,P2O5利用率提高6.5%~9.2%,K2O利用率提高4.7%~16.1%,农学效益提高118.61%~143.70%;3年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4~7.86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6%~19.33%,土壤速效磷(P)含量增加6.8%~23.81%,速效钾(K)含量增加4.57%~10%。蚕豆秸秆翻压量15 000~22 500 kg/hm2最佳,可以减少20%的化肥施用。

  • 相关文献

[1]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吴兴洪,张爱华,张钦,陈正刚,杨爽,姚单君. 2019

[2]新型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冉斌,张爱华,张钦,陈正刚,吴兴洪,王培官,李克仙,古应庭,刘文启. 2018

[3]威宁高海拔地区夏秋反季节蚕豆播期及密度试验. 李锦康,虎明洪,董恩省,王天文. 2004

[4]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分析倒天河水库水质状况. 邓琳琼,聂霞,李娟,张以忠. 2015

[5]贵州特色蚕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李欢,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康秀晗,谭金玉. 2020

[6]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种质改良研究进展. 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李娟. 2012

[7]玉米o2和o16基因回交渗入wx系提高waxy玉米赖氨酸含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文龙,杨文鹏,王明春,杨留启,王伟,曾桂萍,陈志伟,彭义. 2010

[8]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及品种数较多试验的田间试验设计——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郑常祥,潘敏娜. 2003

[9]贵州省山区玉米种质改良及杂交种的选育. 陈泽辉. 2007

[10]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李桂莲. 2007

[11]沼肥不同施用量对高海拔地区杂交玉米曲辰三号的影响. 陈海燕,陈海鸽,肖昌智,李裕荣,曹文才,安丽群. 2008

[12]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郭向阳,兰琴英,王安贵,祝云芳,刘鹏飞,陈泽辉. 2017

[13]优质丰产玉米黔单19号不同密度比较试验. 罗刚华,王建超,高翔. 2008

[14]冷暖型玉米抗旱性研究. 张大双,员海燕,张宝林. 2010

[15]黔中坝地黄壤旱地高产培肥模式研究. 肖厚军,徐大地,刘友云,张文安,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2000

[16]贵州玉米种质改良及杂交种的选育研究进展. 陈泽辉. 2005

[17]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 吕学高,蔡一林,陈天青,徐德林,王伟林,刘志斋,王久光. 2008

[18]黔南与黔西南地区玉米地方种质调查分析. 徐燕,任洪,王竹,赵晓燕. 2011

[19]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大豆和土壤中的氟噻乙草酯残留. 秦立新,张盈,伍贵方,段婷婷. 2015

[20]基于AMMI模型的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陈浪,覃成,罗希榕,英敏,杨恩琼.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