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志明 1 ; 朱培立 1 ; 黄东迈 1 ; 刘海琴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旱轮作;有机碳分解;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3 年 19 卷 01 期

页码: 33-3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后逐渐变慢;淹水种稻后又有一个小的分解高峰,随后分解速率再次逐步降低,1年后有机碳被分解了5 45%~17 32%。有机碳的分解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秸秆在加速有机碳分解的同时也弥补了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试验开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迅速上升,接着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种稻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再次上升,随后又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率为0 96%~3 38%,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率为1 00~1 13a-1,增施秸秆可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周转率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机碳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 相关文献

[1]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余晓鹤. 1998

[2]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 2003

[3]施加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周转的影响. 刘海琴,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 2002

[4]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如龙,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索全义,杨林章. 2023

[5]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韩新忠,朱利群,杨敏芳,俞琦,卞新民. 2012

[6]盐城地区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模式初探. 郭军,江解增,梅燚,祖艳侠,吴永成. 2014

[7]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某些肥力性状的影响. 徐阳春,沈其荣,雷宝坤,储国良,王全洪. 2000

[8]大棚浅水藕黄秋葵小白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惠林冲,杨海峰,潘美红,薛萍,张新圣,陈振泰. 2017

[9]白首乌水旱轮作种植技术研究. 张明,顾小兵,李春阳,邹建,吴承东. 2020

[10]水旱轮作在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苏小俊,娄丽娜. 2014

[11]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高亚军,朱培立,黄东迈,王志明,李生秀. 2001

[12]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全生命周期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岳骞,吴思远,张岳芳,盛婧,郭智,陈丹艳,汪超,徐向瑞,王鑫,宗焦. 2022

[13]春大豆—水芹大棚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 张红梅,曹庆穗,褚芳,陈华涛,崔晓艳,袁星星,顾和平,陈新. 2014

[14]江苏苏中地区特色蔬菜生产模式及发展对策分析. 程玉静,仇亮,翟彩娇,王小秋,葛礼姣,刘水东. 2023

[15]设施西瓜与慈姑、水芹生态高效轮作模式及技术. 杨见秋,程立宝,李良俊,徐刚. 2013

[16]水旱轮作对草莓生物学和植物学特性的影响. 钱亚明,赵密珍,王西成,章镇. 2013

[17]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朱普平,盛婧,王子臣. 2012

[18]设施草莓—蕹菜水旱轮作模式下蕹菜栽培研究初报. 钱亚明,赵密珍,吴伟民,王壮伟,王静,于红梅,蔡伟建,章镇. 2012

[19]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张岳芳,周炜,陈留根,王子臣,朱普平,盛婧,郑建初.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