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无腥味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景玉良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脂肪氧化酶;脱腥;种质;创新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2 年 3 卷 03 期

页码: 34-36

摘要: 大豆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但大豆蛋白中含有3种结构不同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是产生豆腥味的根源,使大豆利用及加工受到限制。从1994年开始我们进行大豆脂氧酶缺失基因的转育与种质创新研究,目前获得了一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低腥味材料,其中绥无腥豆1号已于200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应用于生产和加工领域。

  • 相关文献

[1]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交流和创新途径探讨. 姜军. 2002

[2]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花荚器官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孙晓环,王燕平,宗春美,白艳凤,齐玉鑫,王晓梅,任海祥,杜维广. 2018

[3]优良大豆种质绥农10号的利用及效果分析. 付春旭,景玉良,王金星,张维耀,曲梦楠,高陆思,姜世波. 2017

[4]绥农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 景玉良,吕德昌,陈维元,姜成喜,付亚书,田喜梅,付春旭,葛秀秀,魏军. 2001

[5]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 栾晓燕,满为群,杜维广,陈怡,刘鑫磊. 2004

[6]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大豆种质的抗性评价. 朱振东,王晓鸣,常汝镇,马淑梅,武小菲,田玉兰. 2000

[7]大豆抗SCN_3种质资源的创新. 王守义. 2004

[8]大豆蛋白与鱼肉复合蛋白挤压中鱼糜的制备研究. 赵贵兴,张光,毕伟伟,王净,杨春华,孙冰玉,刘琳琳,石彦国,范洪臣. 2016

[9]无豆腥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单宏. 2006

[10]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鉴定方法研究. 杨柳,李文滨,师臣,田中艳,周长军,李建英,吴耀坤. 2009

[11]稻米中脂肪氧化酶分布及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王丽群,孟庆虹,张志宏,严松,卢淑雯. 2016

[12]含CIMMYT种质的改良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高明波,孙艳杰,金益,董玲,于天江. 2010

[13]玉米窄基因群体中七份种质的评价. 邵勇,南元涛,景玉良,魏国才,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 2018

[14]EP17×sx709改良系的分析与评价.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南元涛. 2019

[15]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的常用方法及评价. 史桂荣. 2001

[16]CIMMYT种质对东农250亲本自交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董玲,金益,孙艳杰,于天江,李严,郭然. 2009

[17]小麦淀粉品质改良途径及糯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 赵海滨,李集临,徐香玲,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辛文利,肖志敏,孙连发,郭文义. 2005

[18]10份平菇种质的农艺性状分析. 盛春鸽,王延锋,潘春磊,张鹏,董雪梅. 2015

[19]榆黄蘑10个菌株的农艺性状筛选及评价. 潘春磊,王延锋,黄文,倪淑君,张海峰,盛春鸽,董雪梅,史磊. 2015

[20]我国玉米种质现状及改进建议. 史桂荣.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